影印弘一法师手书佛经集。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抄经”或“写经”。本书以弘一法师所书《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戒香经》《佛说木槵子经》《佛说五大施经》《华严经集联》《印光法师嘉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民国刻本为底本,线装影印出版。弘一法师用笔以中锋圆笔
本书又名《积书岩帖》,为王澍临摹金石碑帖的集合,自商周至南宋,包含碑帖总数多达828件,附王澍自书题跋277则,是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集中展现。《积书岩摹古帖》是研究清初书学以及碑学发展理路的典型样本,它投射出书家面对大量新出汉碑资源时的困境与感奋,以及在全面梳理传统经典的过程中审视这些书迹资源,进而形成隶书阐释
本书收录上海著名收藏机构朵云轩藏明清至近代,包括何震、苏宣、丁敬、黄易、蒋仁、赵之琛、钱松、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胡匆邻、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吴朴堂等150余位篆刻名家的作品900余方,全面展示朵云轩藏印规模,同时也完整展示了明清至近代篆刻流派的发展面貌,书中有400余方新见印作,为研究明清、近代
本书是关于桐乡历代先贤书法、篆刻作品的专题著作。桐乡书法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一直以来,对于桐乡书法名人生平及其作品的研究和挖掘,相关部门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整理、汇编。本次《桐乡历代书法篆刻图录》比较客观而全面地弥补这一空白。桐乡地处江南富庶之地,特别是明清以来吴越及沪上经济文化的繁荣,桐乡正处在吴越、沪杭文化交流的通
本书收入弘一法师书法作品。弘一法师一生对于书法用心最勤、致力最久。源远根深、清真高洁,影响广大。自出家后,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他自幼以篆书始蒙,上规秦汉、下法六朝,周之猎碣,秦之鼎彝,以及摩崖、碑碣、墓誌、造像,无不致力琢磨,博采众长,孕育手眼。尤以秦砖汉瓦文、张猛龙、天发神谶、龙门二十品诸碑更为用勤,日夕临摹,从不
本书共收录75方篆刻印章,均为作者的代表之作。篆刻题材多为西泠印社园林景点、摩崖石刻、楹联碑碣,创作风格多样。另于边款处刻出佳句背后之事,以此解读西泠的一景一事,以期打破篆刻作为书画配角的处境。篆刻组印作为新的艺术载体,同样可以承担宏大的创作主题。本书涵盖高清拍摄的印面、印蜕及印体,每件藏品皆注有印面及边款的释文。其中
本书是林志钧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至五十年代晚期编制的、辑录历代丛帖及其子目、兼及诸帖考证研究的书稿,是林先生致力帖学数十年的重要成果,也是其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未竟稿。共收录284帖。其中宋刻及宋款帖18种、元款帖1种、明帖49种、清帖213种、民国帖3种。
《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原题“恩赐直隶文武大小诸臣御制法书”,八卷,凡38帖。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前后,康熙皇帝为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在几次南巡中临写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帖,分别赐与以直隶巡抚李光地为首的直隶大小文武官员二十八人。后刻有李光地、朝琦刻帖并敬呈康熙帝御览
《钦定梦墨楼法帖》清康雍时期书法家陈奕禧所做。陈奕禧在清康雍时期书法上的地位及其影响颇为显赫,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誉,人们以其香泉之号将其书体称为“香泉体”。《梦墨楼法帖》为陈奕禧诸帖之一种,帖名取自陈奕禧的藏书处“梦墨楼”。由于陈奕禧在清康雍时期的影响,再加之过去与胤禛的交往,所以清雍正
本书汇集鲁西南地区冯广鉴、段玉鹏、孙宜才、齐开义、乌峰五位书法家新近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五百余件。所集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均为作者新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五人艺术成就的最新展现,内容多为经典古诗文,赞美家乡、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主旋律为主。本册为孙宜才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