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弘一法师书法作品。弘一法师一生对于书法用心最勤、致力最久。源远根深、清真高洁,影响广大。自出家后,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他自幼以篆书始蒙,上规秦汉、下法六朝,周之猎碣,秦之鼎彝,以及摩崖、碑碣、墓誌、造像,无不致力琢磨,博采众长,孕育手眼。尤以秦砖汉瓦文、张猛龙、天发神谶、龙门二十品诸碑更为用勤,日夕临摹,从不
本书共收录75方篆刻印章,均为作者的代表之作。篆刻题材多为西泠印社园林景点、摩崖石刻、楹联碑碣,创作风格多样。另于边款处刻出佳句背后之事,以此解读西泠的一景一事,以期打破篆刻作为书画配角的处境。篆刻组印作为新的艺术载体,同样可以承担宏大的创作主题。本书涵盖高清拍摄的印面、印蜕及印体,每件藏品皆注有印面及边款的释文。其中
本书是林志钧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至五十年代晚期编制的、辑录历代丛帖及其子目、兼及诸帖考证研究的书稿,是林先生致力帖学数十年的重要成果,也是其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未竟稿。共收录284帖。其中宋刻及宋款帖18种、元款帖1种、明帖49种、清帖213种、民国帖3种。
《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原题“恩赐直隶文武大小诸臣御制法书”,八卷,凡38帖。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前后,康熙皇帝为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在几次南巡中临写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帖,分别赐与以直隶巡抚李光地为首的直隶大小文武官员二十八人。后刻有李光地、朝琦刻帖并敬呈康熙帝御览
《钦定梦墨楼法帖》清康雍时期书法家陈奕禧所做。陈奕禧在清康雍时期书法上的地位及其影响颇为显赫,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誉,人们以其香泉之号将其书体称为“香泉体”。《梦墨楼法帖》为陈奕禧诸帖之一种,帖名取自陈奕禧的藏书处“梦墨楼”。由于陈奕禧在清康雍时期的影响,再加之过去与胤禛的交往,所以清雍正
本书汇集鲁西南地区冯广鉴、段玉鹏、孙宜才、齐开义、乌峰五位书法家新近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五百余件。所集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均为作者新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五人艺术成就的最新展现,内容多为经典古诗文,赞美家乡、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主旋律为主。本册为孙宜才书法。
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
本书是张永清老师第一次公开呈现个人根书的作品集,此书收录了张永清老师几十年创作的根书精品,以树根为载体,通过独特的工艺将书法表现出来,既保留书家字的神韵,从平面到立体,使作品呈现另一种特别的艺术气息。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张永清老师收藏的名家书法作品,特别是张老师自己临摹的张旭草书,出神入化,有大家之范;第二
该书以三百余幅高清图版,全景式展现了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时代延续长、内容丰富的古阳洞造像题记全貌,从祖先崇拜与佛教接受、文化制度与僧官制度的影响等角度出发,探析这些因素与佛教、石窟开凿及造像题记书写者的关系。本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亮点: 一、注重原境式呈现。完整展现了造像题记在古阳洞中的具体位置,弥补了图版资料中常会存
《什袭珍重——北宋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此书中国书店与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合力出品,所选底本为北宋拓本,是民国银行家吴乃琛宝藏,是他极珍视之物。吴乃琛仿照赵孟頫十三跋兰亭叙的形式,撰写了十三段题跋,共计两千余字,附装册后。此北宋本年份绝早,拓工精湛,字口如出新硎,毫发毕现,笔划间极细微的牵丝、游丝,甚至文字正常笔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