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近代华侨史研究资料汇编》的第三辑,收录了有关近代华侨史的研究资料100余种,包括华侨年鉴、华侨人物、华侨汇款、侨务行政等方面的资料,涉及南洋、欧美、日本等地,特别是重点收录了珍稀侨刊30余种,文献来源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按照专题进行编排,在原有《近代华侨史研究资料汇编》和《近代华侨史
《奉天公报汇编》是民国初年奉天省公署编印的公报性刊物,每日发行一期,主要刊登该公署及其所属各厅局的公文等件,有委任令,训令、指令、布告、通告等。是研究奉天及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情况的重要资料。张作霖的政令主要通过奉天公报发布。从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1号至1929年2月,总计发布6038期,本书由张氏帅府博
本书辑录晚清民国时期东北地区重要的公报三种——《黑龙江公报》(1907)、《黑龙江公报》(1913-1928)、《黑龙江省政府公报》(1929-1931)。其中晚清出版的《黑龙江公报》现仅存一期,该刊内容刊载黑龙江省章奏、文牍、报告、译述、成案、要政附录、边事别志等。民国初年出版的《黑龙江公报》,由黑龙江省公署政务厅出
《明代登科总录》从浩瀚的现存文献中辑录出明代276年89榜24000多名进士传记资料,撰写小传,包括字号、籍贯、登科年、初授官、所历官及终任官、谥号等信息,小传之下,详细罗列相关书证,注明文献出处。全书按89榜榜次顺序编排,各榜前三名列该榜之首,第四名起按姓名笔画顺序排列。书后附《姓名笔画索引》,以便查检。全书总字数1
《清代吏治史料·三编(乾隆朝)·官员庶务》收录了乾隆朝大量官员庶务方面相关档案史料。乾隆统治期间袭父、祖之余荫,继承前代的政策,宽严相济,允执其中,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其文治武功,业绩卓著,迎来了清朝的全盛时期。但晚年吏治渐趋腐败,乾隆末期清朝衰落初现端倪。本辑从钦定大清律例上、钦定吏部处分则例、钦定吏部则例、军机
职官是古代对于官员的统称,职官制度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十分发达的职官制度和文化。几千年来,职官制度在封建王朝处理和调整地主与农民、地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内部与外部等关系方面,体现着重要作用。通过历代丰富的职官史料,首先可以考察历代国家机关的组织管理的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及其整体
《清代吏治史料·三编(乾隆朝)·肃贪案例》,收录了乾隆朝档案史料3万余件。乾隆统治期间袭父、祖之余荫,继承前代的政策,宽严相济,允执其中,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其文治武功,业绩卓著,迎来了清朝的全盛时期。但晚年吏治渐趋腐败,乾隆末期清朝衰落初现端倪。本辑从钦定大清律例上、钦定吏部处分则例、钦定吏部则例、军机处上谕档、
本书由中华民国辽宁省政府秘书处编辑、刊载官方文件的连续出版物,用来公布各级政府及其机关的法规和命令、布告各行各业章程和条例、通告情况、发布通知等。每日一册。是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于1929年3月1日由《奉天公报》改编而成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停刊。共计921期。公报内容有(中央通电、中央法规、中央命令和省
本书记录了民国时期赤峰地区行政、军事、司法、涉外、贸易、财政、金融、赋税、文教、农垦、边务、牧场、工矿、林业等方面情况。
《群书治要》是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命魏徵、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从先秦到魏晋的经、史、子典籍中,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选取经典66种,撷取精华,于贞观五年编撰而成的一部资政巨著,该书奠定了“贞观之治”的理论基础,对唐朝的兴盛有深远的影响,并在今天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然《群书治要》成书于唐代,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