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民国时期县政资料若干种,涉及方面包括:(一)县政体系构建,含相关法令条文、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公务统计方案及各地县政建设计划纲要等资料;(二)县政人员,涉及任用、考取、卸任、接任、考核、奖惩、甄选与训练、配置及其待遇等;(三)县政实践,包括县政调查统计、工作报告与实施概况等资料。本资料的出版可为研究者深化民国时
本书主要辑录了1877-1949年间《申报》所载戏剧、音乐会、游艺会、电影、体育义赛等相关义演活动,涉及灾荒、慈善、助学、助医、大众文化、政府管理,并紧密围绕中国近代慈善问题的综合性史料汇编。本书学术价值含量高,是一项大型史料收集工作,历时长、涉及面广,对扩展中国近代慈善史、深化社会文化史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同时也有助
清代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各直、省举行乡试后,举人于次年赴京师礼部贡院参加会试,因会试时间是农历二月,在春天,因此别称“春闱”“春榜”。会试由礼部主持,属全国性统考,故又称“礼闱”,逢辰、戌、丑、未年举行,中试者为贡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元”,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本丛刊收录清代会试录、题名录、同年录、同年
本书是中华民国辽宁省政府,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政策法规性文件的公开媒介,是机关企业群团及各人了解查询政府政策法规、准则、条例的工具,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和实用性。为研究张学良“东北易帜”南北统一始至九一八事变前这一时段,中华民国辽宁省政府及东三省为适应结束军阀割据南北统一后,全国一盘棋而不断完善各项法规条例、政务公开及
本书主要收录清末习惯调查资料,即各省法律行政习惯调查资料,包括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尤其是宣统年间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统筹领导的习惯调查资料,其中修订法律馆系统以民事、商事习惯调查资料为主,而宪政编查馆系统则以各省调查局(多以某某省宪政调查局为名)为依托进行的包括本省民情风俗、地方绅士办事与民事商事及诉讼事习惯、督抚权限
本书为民国时期广西省当局的政治期刊。1924年创刊,称《广西公报》,1934年1月1日改为《广西省政府公报》。先后以省长公署、广西政治编查处、广西民政公署、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等名义主编。主要栏目有中央法规、本省法规、任命、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司法、杂述、特载、外交等。各个时期的栏目虽有异同,但主要是公布省政府在各个时
本书收录晚清至民国间警政相关史料156种,分为:(一)警察制度,包括警察法规、建警方案、警察人事、警政沿革等方面;(二)警察团体、会议、统计资料,涉及中华警察学术研究社、浙江省警察协会、青岛市警察共济社等机构团体,各地警政会议,以及全国和北京、山西、重庆、四川等多地的警政统计报告、图表、年鉴等;(三)警察教育,包括警务
本书为《近代华侨史研究资料汇编》的第三辑,收录了有关近代华侨史的研究资料100余种,包括华侨年鉴、华侨人物、华侨汇款、侨务行政等方面的资料,涉及南洋、欧美、日本等地,特别是重点收录了珍稀侨刊30余种,文献来源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按照专题进行编排,在原有《近代华侨史研究资料汇编》和《近代华侨史
《奉天公报》起于1911年,止于1931年,横跨了奉系军阀形成、崛起、扩张、兴盛以及最后覆灭的全过程。作为奉天省政府机关的官方文献汇编,《奉天公报》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反映出当时奉天乃至东三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司法、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政务活动和基本情况,完整体现了其时奉天省政府的施政情况,也从侧面展现
《奉天公报汇编》是民国初年奉天省公署编印的公报性刊物,每日发行一期,主要刊登该公署及其所属各厅局的公文等件,有委任令,训令、指令、布告、通告等。是研究奉天及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情况的重要资料。张作霖的政令主要通过奉天公报发布。从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1号至1929年2月,总计发布6038期,本书由张氏帅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