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民读书,书香社会”号召,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激发教育青少年热爱科学和热爱国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书将《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动物加以分析并画出图画,总计有三百多种,图文并茂,自然而然地加深读者对《诗经》内容的理解,既普及了知识,又欣赏了艺术作品。
《元曲大观三十种》是一部杂剧作品选集。1921年,由锦文堂主人编辑,上海锦文书局出版。所采用的技术为石印。收录杂剧《蝴蝶梦》《秋胡戏妻》《梧桐雨》《汉宫秋》等三十种剧目。本书留存了大量珍稀古代戏曲资料,其所收剧目,有些是非常罕见的,在此本之外难以见到,本书的刊行为它们的流传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影响,有些剧目虽然常见,但内
上海图书馆藏《文彭诗文稿》为文彭六十以后所书手稿,从中可以看到古人撰写、整理诗文的过程,尤其是那些篇名未定、内容未尽的诗作,值得研究者予以注意。包含了两份不同性质的稿本。前面的誉清稿写得相对工稳,由于字形小,下笔从容,点画的起落、使转都相当精到,无有懈怠之处。后面的草稿部分和前面书写方式一致,有些地方因为有涂乙、添改,
《南宋六十家小集》,宋陈起辑,明毛晋影抄。诗歌丛书,六十种。藏书家遇到较好的古书,选用优质纸张,蒙在所据底本之上,照其点画行款,一笔不苟地描写下来,力求与原书一样。这样抄写下来的本子为影抄本。而毛氏汉古阁影抄本极精,保存并流传了不少珍贵的宋刻古籍,本书即其中之一。民国十年(1921)上海古书流通处据明汲古阁影抄宋本影印
本书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此外,唐末五代词家之作因此得以流传后世,对研究词的产生与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花间集》虽有一些影印本传世,但这个现存最早最清晰的宋刻本,除中华再造善本之外,尚无影印本。
《丁卯集》二卷,(唐)许浑撰,宋刻本,框高17.4厘米米,宽13.1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此本避讳至“敦”字,当刻於南宋光宗间(1190—1194),其版式行款与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相同。故自清黄丕烈而下,人皆视其为陈氏刻本,即所谓“书棚本”也。然陈氏所刻唐、宋人集每有刊记,此本则无;又陈刻诸本字
《极玄集》是中国唐代姚合编选的唐诗选集。姚合(777-843),唐代著名诗人。书前自序,称所选“凡二十一人,共百首”。主要选中唐大历时期诗人(盛唐仅王维、祖咏二人),诗体多为五言。自序又谓:“此《极玄集》书影(明刻本)皆诗家射雕之手也。(姚)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其意即谓选录有代表性诗人的佳作,以免后
陶渊明文集经历代辗转传写翻刻,流传下来有很多版本,其中南宋咸淳本《陶靖节先生诗注》为最著名的版本之一,此版本装订为两册,半叶七行十五字,小字双行,白口,左右双边。版框高十九三厘米,宽十三六厘米。南宋本《陶靖节先生诗注》书首有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序。此本流传有序,《文献通考·经籍考》有著录,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未收
本书为现存宋刻《注东坡先生诗》现存世六部残本中版本价值最高者,可以为古籍研究、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整体仿真制作。宋刻《注东坡先生诗集》四十二卷。宋苏轼撰,施元之、顾禧、施宿注,宋嘉泰淮东仓司刻本。存二卷(卷四十一、四十二)。清黄丕烈跋、题诗,周锡瓒题跋,潘奕隽题诗。国图本卷四十一、四十二虽系残本,然正如黄丕烈题跋所言:“
刘开地个人文学作品集。《兰章集锦》收录了百余首(篇)诗词曲及文章,主要内容有怀古、咏今、咏物、咏景、咏人等等,展现了作者个人的学识、细腻的情感与开阔的胸襟。作者善于遣词造句,化用典故,语言富有诗情画意,但又不至于过于雕琢,文质彬彬,雅俗共赏,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该作品集采用线装的装帧形式,古朴大方,文中穿插有大量古代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