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德镇民窑纪年青花瓷(套装上下册)》所引瓷器,均为江西省历年来纪年墓中出土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多为民窑产品,都是标型器。该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研究,对民窑青花瓷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为图录部分,共收录青花瓷70余件(套),与青花瓷伴出的个别器物,以及与所出青花瓷可资比较的器物都有收录,便于
四川蓬溪宝梵寺壁画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壁画共87幅,面积近200平方米。其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所绘法像103人,各具情态。2014年10月,宝梵寺壁画的数字化测绘在全国先启动。近20位工作人员耗时半年多,勘查出了壁画裂缝、脱落、划伤、起壳等病害。数字化勘察技术大的价值在于可以精确测绘、记录、建立数字化档案,还可以对病
陵墓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内涵。洛阳邙山的历代陵墓群一直受到了学术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洛阳古都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墓葬文化的衍生品“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已经成为中国妇孺皆知的口头禅,洛阳邙山成为理想化归葬天国的代名词。经勘测,亡B山陵墓群是中国面积大的陵
《金佛光明刘雍收藏古代金铜造像集锦》为浙江省博物馆“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长系列特展”图录之一,展览刘雍先生从其藏品中精挑细选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金铜佛造像200余尊,希望借此传播造像艺术,让观众在欣赏金铜佛像艺术风华的同时,能感悟其更深的含义,对于研究中高古时期金铜像造像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第一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为学术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擂鼓台区石窟寺院的内涵提供了研究材料,对深入研究龙门的唐代盛期洞窟乃至全国的唐代石窟,具有
本项目为《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五卷,是继《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之后的又一秦汉律令文献的资料汇集,其中许多简牍内容为首次公布的文献资料。主要收录岳麓秦简中大部分出土秦令的图版、释文、注释。这批秦令文献对学术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现,将会对秦汉法律、地理、行政制度、官制等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认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
碑刻造像拓本。一名《石桥五百尊罗汉像》。主要收录清嘉庆年间常州天宁寺五百罗汉碑刻,为清初拓本,书后有嘉庆戊午刘权之赞,胡观澜跋。拓本人物刻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目前已知较早的碑刻五百罗汉代表作。现据清拓本影印。
《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由明代慎懋官选集。全书共十二卷,分为:花木考、鸟兽考、珍玩考、花木续考、鸟兽续考、珍玩续考、花木杂考。此本大致为明万历时期刻本,前有清代刘喜海手书题跋,李时英和作者自序
本书为清代金石学家李光暎撰。全书共十六卷,汇编论考其家藏金石文字,凡六百余种,采金石之书凡四十种,地志、文集、说部类计六十种。前有雍正七年金介复序,称其不减曹氏《古林》之富。然《古林金石表》间有参差搘拄,且无论说,不及此书之有条理。
本书精选通辽市博物馆藏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文物图录。本书精选通辽市博物馆藏各时代玉器120件、鼻烟壶83件。除交代每件文物的年代、出处外,还详细介绍其历史文化蕴涵,同时着重反映目前学术界对该文物的很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