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连川草原上。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命名“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即汗位,开平府成为蒙古汗国首都,1263年下诏定其为上都。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
《惠州地名》是惠州市首次出版的地名图书,是在惠州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基础上,按政区,非行政区,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和企业8个大类地名进行归纳和编纂。《惠州地名》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名图书,是对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惠州市地名成果的全面转换,也是惠州市加强地名管理和
《南京城墙档案》是国家档案局”十四五“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本册《城砖的保管与利用》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以来关于城砖的保管与利用的情况,包括“政府禁止买卖或私运城砖的法令、规则及办法”“城砖的管理规定和办法”“收集散失城砖”“利用城砖建造市政设施及修理城墙”“查禁民间盗卖、私运城砖”“城砖相关案件“等六个部分,这些关于
全书列出二十二项日本国情及各种章程,包括:皇室典范,内阁章程,铁路章程,宪法章程,枢密院章程,元老院章程,宫内省章程,各省总章程,外务省章程,内务省章程,大藏省章程,陆军省章程,海军省章程,司法省章程,文部省章程,农商务省章程,递信省章程,警视厅章程,府县章程,财政租税章程,以及地理(含地理幅员、官民土地、川湖泊)、口
京杭运河历来受学界关注,研究成果十分可观,但有关运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则相对滞后。有基于此,我们汇集了元、明、清三代关于运河的专门著作,编为一书,影印出版。该书将收录大量大运河的河道及工程图表、职员录、勘测报告、治理规划、工程纪实、经费收支往来文牍以及会议记录等第一手资料,可为系统考察大运河的嬗变及治理,深入探讨
本书共11册,包括:《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赫德爵士传奇》《中国及其人民:一个美国外交官的观察、回忆和结论(上、下)》《历史的上海》《改革中的中国》《中国和中国家庭掠影》《我的中国笔记本》等。
本书是齐长城资源调查的资料的翔实记录和齐长城历史沿革的梳理。报告详尽记录了山东齐长城所经过18个县市区的墙体分布、走向、长度、保存状况和材质;确认了齐长城625千米的长度,以及其中石墙、土石墙、山险的长度、保存状况等;纠正了临朐境内有4条长城的错误认知:确认章丘段长城岭长城,为清代在齐长城基础上重修;确认莱芜长城为清代
本书所录器物题铭为山西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除“碑刻题记”以外所有铸刻或题写于质地为铜、铁、锡、木等物体上的文字。
本书为全面系统地记录甘肃省地名及现状的资料性文献,项目基础数据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全书严格按照《国家地名志技术规格及要求》进行编纂,收集整理了甘肃省14个市州、86个县级政区范围内的重要水系类地名,重要陆地地形类地名,重要交通运输类地名,重要水利、电力、设施类地名,建筑物类地名,甘肃省及市、县所属街道、乡镇等
《南京城墙档案》是国家档案局”十四五“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由南京市档案馆编。本册《水关涵闸的管理与增修》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以来关于南京城墙水关涵闸的管理与增修情况,包括“接管与修建水关水闸”“修建与管理抽水站”“排水及关启水闸”“观测水位”四个部分,这些关于南京城墙水关涵闸的档案、史料绝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出版,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