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搜集整理了包括近代通过翻译、转述和学人阐释的一批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文献资料。这些著作中,有许多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各种哲学著作中的唯心论作比较的书籍,如日本堺利彦的《辩证法的唯物论》,苏联阿多拉茨基的《哲学的唯物论》,艾思奇的《哲学研究提纲》,沈志远的《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有专门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书籍,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墨子》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被称为“墨经”。《墨子》一书中墨经集逻辑思辨与科学知识为一体,是治墨中最难的部分。为了条理展现乾嘉以来相关学者墨经注疏研究成果,本书撰者于每条经文下,首列各家注疏,继而以按语形式给出个人考释与见解,并逐字逐句注释、翻译经文。
《敬乡楼丛书》为1928至1935年间,由黄群编纂并出资排印的温州地方文献。 《丛书》分四辑,计三十八种二百八十九卷。这是继孙衣言《永嘉丛书》、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之后,近代温州乡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大成果,为复兴永嘉学术传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丛书》自始自终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出版之初,梁启超曾言其“将精校
《大宝积经》是一部古籍整理。唐菩提流志编译,广吉点校,全书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共分5册,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该经的大部分单会译本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已陆续出现,直至唐代,菩提流志编集旧译本二十三会,并新译二十六会,历时七年(七〇六年至七一三年),才将全经首尾完具。此次重刊《大宝积经》,全文以《高丽大藏经》为点校底
孙应鳌一生著宏富,主要有《学孔精舍诗钞》《学孔精舍汇稿》《淮海易读》《春秋节要》《左粹题评》《四书近语》《律吕分解发明》《论学会编》《教秦语录》《教秦总录》《教秦绪言》《雍谕》《幽心瑶草》《道林先生粹言》《庄义要删》《督学文集》《归来漫兴》等,均由明清学者刊行于世。本书是孙应鳌生平诗文集的总汇,以点校本形式出版。孙应鳌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列儒家经典“四书”,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本书共十四卷,每卷由原文、今译、注释、开讲四个部分组成:原文精校,今译畅达,注释精审,开讲通透,一气贯注。篇后为读者列出成语及相关章节链接。导读部分是本书最大特色,对传统经典
“因明”(hetuvidyā)是唐代玄奘法师沿用《瑜伽师地论》的命名法,对于他当时以陈那(Dignāga)为代表的印度佛教逻辑学、辩论术与知识论学说的一个总称。“汉传因明”保存了印度佛教逻辑学与知识论在公元6到7世纪这一阶段的发展形态。汉传因明文献是我们研究印度中古逻辑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1980年代,复旦大郑伟教
中国近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丛刊 第一辑:心理学总论(共1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