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文存收集了李致近三十年来创作的散文,共分为五卷六册,分别是《我的一生》(上、下)、《我与出版》、《我与川剧》、《我与巴金》、《我的书信》。书稿通过全面地收集整理李致的作品,客观反映了四川文艺界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为董其昌最著名的艺术理论之一,系清人从董其昌《容台集》中辑录出的谈书论画的语录。影响深远的“南北宗论”就出于此。本次选择净琉璃室藏清乾隆刻大魁堂本为底本,范景中、周小英夫妇据善本亲笔校勘,过录名家题跋并自跋于后,允称善本。
张元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及出版家。他以先世张奇龄涉园藏书为志,自称“涉园主人”,多方收集图书,尤以原涉园散出旧藏及乡邦文献为重点。张元济的涉园藏书中不乏明清以降的稿本、抄本及批校本等,本就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张元济先生在购藏后,又以或题跋、或补缺、或批校等方式对之进行加工整理,大大提升了这批文献的学
日记之史料价值,向为前人所重。此次我社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整理馆藏日记,遴选珍惜稿钞本日记15余种,涉及历代各界名人要员,如元代的郭天锡,晚清受过新思想的官员如杨宜治、陈琪等,这些日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局势、社会生活、有朋往来以及私人生活等等,内容极为丰富。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国著名学者、一代醇儒,在当时政界、学界、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担任晚清商部、邮传部要职,熟识朝政与外事;后担任交通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精通传统学术,并深明新学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确而深远的文化关怀;倡导读经救国、慈孝仁义,保存国粹之余,更推陈出新,以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文化能力的
影印《函牍资料汇编》。该书选取清末民国时期的函牍资料出版物,符合现代人对传统书信格式及用语的需求,同时这些函牍资料史料性很强,各大图书馆对这类图书需求不小。 经统计该书共收录78种古籍,约合14000拍。预计成书按每册600面,每套约24册。印200套。
《孙膑兵法/大字本读物系列图书》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大字本读物系列图书》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大字本读物系列图书》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孙膑兵法/大字本读物系列图书》提出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
《上海图书馆藏赴闻集成》为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以上海图书馆藏晚清和近代人物的赴闻为主要内容,收录文献1268种,共90册。所收赴闻按涉及的人物生年排序,生年相同者按姓氏排序,生年不详按卒年排序。全文影印,每种文献前有简要文字说明,包括内容提要和人物简介。书前附人名索引与书名索引。赴闻本身内容形式丰富,有单张的
现代名家散文集。收录了12篇散文,是沈从文众多散文作品中的精华。创作于沈从文离开湘西后重回故里之时。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本书文笔自然淳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
《小沧浪笔谈》四卷,清阮元撰,清嘉庆七年阮元浙江节院刻本(《文选楼丛书》之一)。卷一卷二多涉济南山水典故、名儒士子学绩,杂记桂馥、颜崇槼、孔继涵、孔广森、陆瓒、武亿、牟廷相、黄易诸友,皆一时胜流。卷三首叙《山左金石志》之缘起,并附载所作序文,以下皆有关金石碑版之考记。卷四首载所历各地之古迹,如泰山碧霞元君庙、高密郑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