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代国学文献汇编的第五辑。近代以来,有关“国学”的讨论甚嚣尘上,本书收录近代以来期刊文章近千篇。近代以来,期刊一直是国学论战为主要阵地。通过对近代以来,国学期刊文章的整理,意在探讨在当时的语境下,国学发展的趋势,为近代国学的演变厘清脉络,为时下的国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作者桑兵,教授,长江学者。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
《益闻录》由上海徐家汇益闻报馆发行,李杕主编。1878年12月16日在上海创刊,出版试刊6期,1879年3月16日正式出版,至1898年8月13日共出版1800期。初为半月刊,后为半周刊,16开线装,每期6页12面,土山湾印书馆铅印。1898年8月17日又与《格致新报》合并易名为《格致益闻汇报》。该刊内容是以时事、科学
元明清时期,蒙汉民族间交融最为密切且逐步走向深化。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写作汉语诗文,以诗文集或散见于别集的形式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蒙汉文学交融文献。基于现存的诸多未加系统整理的文献资料和长久以来对此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米彦青老师,于2016年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
雕版刷印线装图书。《峭帆楼丛书》是民国初年刊刻的古籍汇编类图书,刻书时间约从1910年延续至1918年,由昆山赵诒琛根据自己收藏的图书编辑而成,凡18种,54卷。其中,宋人著述2种,明人7种,清人9种。内容涉及杂史、传记、地志、笔记、题跋、诗文评、诗文集,如《通鉴补正》《晋唐指掌》《昆山杂咏》《重编红雨楼题跋》等。本书
李文田(1834—1895)字仲约、奋光,号若农。广东顺德人。清咸丰九年(1859)探花,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治辞章金石之学,金元故实,西北史地,无不精通。工书,宗法北碑,功力独具,有名于时。著有《宗伯诗文集》等。本次所收著作均为李氏代表性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李文田治学各个方面的成就,尤其注重其在西北史地方面的学术
《晚学庐丛稿》,收录了叶瀚著作近六十种,其中经部五种、史部十八种、子部三十二种、集部四种。该书包括《墨守要义》《墨斠注残稿》《元史札记》《本草纲目辑注札记》《中国美术史二编》《中国美术史长编》等,可以看出叶瀚涉猎广泛,兼通四部,精于墨学,尤以其承晚清浙派印学余绪,嗜于金石之学。这些手稿还包含同一书在不同时期的稿本,圈点
《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1949)》(全三册)辑录1911年至1949年9月出版的革命历史图书13869种,约1.8万个版本,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涵盖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58家单位的数据,著录题名、责任说明、版本、出版发行信息、内容提要、收藏单位等,信息详尽。本书对中华人
本书收录明清至民国间浙江学人王绍兰、朱兰、傅以礼、丁丙等三十余位学者未刊稿抄本约九十种。选目主要原则为:国家和省珍贵古籍优先选入原则,将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中浙江图书馆藏未刊印过的稿抄本全部选入,解决珍贵古籍看书难的问题,完善名录保护制度;优先选入国家珍贵名录所收人物的其他著述;并请学者撰写书志,为文献研究提供索
本书是南宋吕祖谦著作集。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金华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张栻合称“东南三贤”。本书收录吕祖谦存世著作30种,包括《东莱文集》《丽泽论说集录》《易说》《近思录》等各类著作。本书在浙古2017年版《吕祖谦全集》基
嘉业堂为南浔刘承幹藏书楼,典籍收藏极为丰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承幹字贞一,号翰怡,清末秀才,常与王国维、罗振玉、缪荃孙等相过从,雅好收藏,鼎盛时期藏书逾六十万卷,多珍本秘籍,蜚声学林。民国五年延请缪荃孙为所藏典籍撰写书志,两年后积稿未成而缪氏去世,亟于二十年代初爰请吴昌绶对缪稿进行参订增补,终因不甚符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