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日本学者一直关注并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作者林巳奈夫更是对殷周青铜器研究甚深,该书体系完整、分类精当、内容广阔,是域外青铜器研究的佳作,此次翻译出版将会对国内的青铜器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图录是对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的平面记录。书的内容分为秦始皇与秦王朝、“地下王国”——秦始皇陵、“神秘军团”——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四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呈现2000多年前伟大的文化遗产,展示中华文明发展的辉煌与成就。
本书收录了全国28个省文物管理机构和72家文博单位的277件文物,分三部分讲述了四川与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的渊源和紧密联系,辅以文物作证,分析了四川在各条丝路上的作用,以及四川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文化交流中的位置,阐述了巴蜀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独特贡献。
《陈介祺吉金全形拓精选集(古籍)》收录陈介祺旧藏青铜器全形拓本近200件,包括了陈氏收藏的主要部分,多为全形精拓,如毛公鼎全形精拓本。《陈介祺吉金全形拓精选集(古籍)》补足了过去发表的《簠斋吉金录》、《簠斋藏古目》的缺憾之处。对这些珍贵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可使这些历经沧桑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化身千百,进入学术界和社会
《殷墟甲骨文总编》包括甲骨文字形整理理论研究(前言部分)、甲骨文字编、检索方法、文字考释四部分。本书收录的甲骨文字大约有32万个,大致有5000个甲骨文字头。本书整理的全部甲骨文单字,按照岛邦男创立的自然分类法,布列文字,同一偏旁之文字,集中于一起,便于检索、对比与研究。本书系统研究、整理《合集》等十一种资料中所有的甲
2008年7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经校友捐赠入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之后又一批珍贵的战国书籍。清华简的特点是数量大,而且其内容具有唯一性,多为经、史类典籍,将对中国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古代史、学术史等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推进作用。本辑共收录竹简四篇,都是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的佚篇。
文房者贵在有文,足令文人痴迷,逸事趣谈,车载船装,传颂千古。若苏东坡之好砚,米襄阳之好石,毛子晋之好古籍,毛奇龄之好印石,丁日昌之好墨,陈介祺之好吉金,汪启淑之好印谱,张鲁庵之好印泥,秦康祥之好竹雕,陆心源之好瓦甓,不胜枚举,堪称百代艺苑佳话。 文房种类繁多,流传有序。虽出现有早晚,成熟分先后,而至清代堪称无物不有,无
本书系西安鱼化寨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关中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卷收集了明代学者有关的金石研究论著,是从散落在各个文献中的资料寻找来的,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包括图象、文字、通考、题跋、杂著等。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因为是影印,材料来源可靠、翔实,有保存价值。
本书收录了《石篆山石窟卫星图》《石篆山石窟航拍图》《石篆山三维地形模拟图》《石篆山石窟子母殿远景》《石篆山石窟子母殿航拍图》《石篆山石窟子母殿东段》《石篆山石窟子母殿石板小道》等图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