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太纯继承了明代医学名家缪希雍的学问,同时又遍览群书,把明代及以前书籍中所有关于药物的论述加以优选,著成《本草拔萃》,“它只有一个稿本,和一个抄本。没有刊行,没有流通,这次的出版带有抢救性质,加上这本书的学术水平又很高,所以,这是一件‘上对祖先,下对子孙后代’的事情。柳长华说,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这本书。日本人丹波元胤写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海关医报》创刊于1871年,以中国区域性疾病考察和分析为主旨,充分展示了中医“症”与西医“疾病”从相遇、对峙到共处的转折过程,纪录了西方医生在现代科学思路的指引下,在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疾病”的探索历程,为了解与研究“疾病”体系在中国被认知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和充分的科学依据。翻开这份刊物,晚清社会生命医疗活动的鲜
本辑共八十册,收有综合类医书二十部、脉六部、内经类医书十四部。综合类为明清重要医学论著,次为删补名医方论,次为四脉要诀,其书简括而精密,有图,有说,有歌诀。
《纺织与服装分典》是《中华大典工业典》九个分典之一,包括纺织和服装两个总部,另附编织、皮革,凡四总部。其中纺织、编织、皮革材料均极零星分散,宋以前多属断简残编,故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秦泗河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及外固定(llizarov技术)手术视频
本卷共分4篇22章,主要包括四肢、脊柱与骨盆战创伤流行病学、致伤机制、应用解剖、病理生理、战场救治、诊断流程、伤情评估、麻醉与疼痛管理、护理与手术配合和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四肢、脊柱与骨盆战创伤诊断与治疗等内容。
《仲景全书》,原称《伤寒杂病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撰。本书编成后不久亡失,后晋王叔和辑轶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刊,历代刻印数十次而流传至今。本书将宋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合二为一,名为《仲景全书》,加以注释、翻译。《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外感伤寒病症的部分,《金匮要略》是《伤
本书按照原书顺序,设置了序例、百病主治、水部、火部、土部、草部、谷部、菜部、禽部、兽部、人部等目类,几乎囊括了现代家庭日常养生保健的药材和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