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续宋本丛书”之一种,影印明成化四年(1468)北京国子监刻本《山海经》一部。在《山海经》的版本系统中,明成化北监本具有特别的地位:一方面,该本是现存的《山海经》中较早的、较少见的官刻本,刻印较为精良。另一方面,存世的该本《山海经》较少,且几乎都是残本,其版本价值较为突出。此外,赵万里先生在《中国版刻图录》中指出
《北京历史舆图集》是一部用地图来阐述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鸿篇巨制,并以其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将成为人们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史的必读书目,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古都风貌、加强三个文化带建设提供历史参考依据。它收录地图750余幅,上自宋代,下迄民国。其中包括区域总图、北京城图及城内分区图、郊区、郊县(畿辅
书稿为运河十二景图志类选题。采用线装书形式,内容包括古文古图选编、现代文著述两个部分。古文部分收录府志、专志、小志当中运河十二景相关内容。古图选自上述各类旧志,以及《扬州胜景图集》《扬州园林图集》《扬州园林甲天下》《扬州名图》《扬州画舫录》。现代文著述部分,由作者组织人员编写,以运河十二景为主题,各自成篇,介绍景观历史
本书影印收录著名家谱收藏家励双杰所藏清至民国时期的民间祠堂文献50余种,成书23册,文献所涉及的区域为江西和湖南两地,文献内容可分为祠志、祠堂册、祭簿、牌册主谱、家训账册,以及其他祠堂杂记文献,包括了与地方相关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内涵丰富,引人瞩目,是研究民间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
本书为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水乡城镇的古舆图和1949年前的近代城镇地图的选编,共涉及今苏州、常州、无锡、上海、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等城市及其下属县级城镇63座,收录清代及民国时期测绘、刊印的该区域各类城镇方志舆图与近代地图共计228种。
本书以江苏各市县城市为单位,从历代旧志中遴选相关城市的舆地图、四境图、水利图、机构设施图等约300余幅,这些图谱,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展现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每幅图附以简要文字,介绍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等情况。
本图集收集了历史上与成都相关的古旧地图,并按行政沿革、交通、水利、人文、民俗和城市地图几大类别进行重新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图集在以往成都古旧地图图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搜集了最新资料,采用了更先进的电脑处理技术,更方便读者了解成都的发展与变化。图集的每个类别均按照中国历史脉络进行编排,可以通过时间线来认识成都的变化与发展
本书汇编清工部藏清乾隆、光绪墨笔写本清代帝、后、妃陵寝营建修缮档案,凡11种。系统收录清努尔哈赤、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及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后)、慈禧、慈安等历代皇后、历代妃嫔、公主、阿哥、亲王等陵寝营建修缮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盛京福陵、清东陵、清西陵皇陵选址、陵寝格局、建筑序列、例行
海运及航海交通是海疆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不仅反映前人的海疆观念,而且更见海疆实践。本辑收录有《福建运司志》、《郑和航海图》、《海运图考》、《漕船志》、《海运南漕议》、《出洋瑣記》、《航海通書》、《楼船日记》、《渡海舆记》、《谈瀛录(涉洋管见)》、《黄海环游记》、《南洋游记》、《扬子江航业》、《航业政策》、《交通史航
本书反映湖南省时代变迁中的振兴发展新面貌。该书分为上、下册,上册分为大事记、省情、部门篇等。下册分为地州市风采、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市州经济社会在改革创新中的发展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地州市在政府带领下为人民谋求发展的奋斗历程,以及各地区在改革开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