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记述了1933-1945年黄体润在丰县活动的状况,内容涉及个人起居生活、亲友交往、读书笔记、随感,还包含了这一历史阶段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及自然灾害、水利、地理气象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事件和活动,内容详实丰富,特别是抗战、锄奸、军队布防等内容为研究丰县抗战历史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是抗战背景下的缩影和体
本书收录四川大学罗国威教授思藻斋所藏师友书札300多封,包括王利器、汤炳正等师辈的数十封,也有同辈学人徐文堪、杨勇等人与罗国威先生讨论学问的信札。从这些信札可以看出当代学术研究的深入交流情况,也可欣赏到老辈学者的手迹,有较高的参考和收藏价值。
尺牍即古代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交往沟通的书信,乃书信之别称、雅称。自春秋以来,尺牍文献日益增多,于是从南北朝编纂的文章总集开始,尺牍作为一种文章体裁遂逐渐成为一种单独的文献类型。然而在明代之前,尺牍往往多编入总集和别集之中,自为一集者少。至于尺牍的专门文集则始编于明季,清代、民国继之。本丛刊共选编清代名人尺牍五十二种,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破难、说某富翁捐银施棉衣年来、训子、豁然洞记、怯者、洗心泉记、石六郎传等。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晚年所着的笔记体综合性科学巨着。全书二十六卷十七门,涉及天文、历法、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农业、医药、工程技术、冶金、建筑等多种学科,反映了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元刊梦溪笔谈(套装共6册)》因记载了世界上*早的活字印刷术工艺过程而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
谢辰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历年来,一直竭尽全力,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奔走呼号,建言献策。在他和众多专家的一次次呼吁下,一封封上书中,许多文化遗迹、名城街区得以存世保全,传承后代,许多错误做法得以及时纠正,惠及后人。本书收录了《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所未收录的谢先生多年来写给各级领导及与友朋往来的信札百余封,多数
日记之史料价值,向为前人所重,本丛刊收录上海图书馆珍稀藏稿钞本日记,涉及范其骏、潘祖荫等47人的65种日记,所选日记兼顾作者的不同身份和日记的多种类型,其中人物有朝廷高官如潘祖荫、王际华等,文化名流如何绍基等,日记有工作日记、读书日记、出使日记、养病日记,以及综合的记事日记等,且大多数为孤本存世,价值重大。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鱼堂文集、鱼堂外集、鱼堂日记、鱼堂剩言鱼堂四书讲义、松阳讲义、松阳钞存、学术辨、古文尚书考、问学录、战国策去毒、礼经会元疏释、莅政摘要、治嘉格言等。
本书从上海图书馆藏近600种历代日记中,精选出迄今未刊者、同时又是珍稀稿钞本者70余种予以影印出版。日记作者包括清初到民初近300年间政界要人、学界及艺术界名流56人,日记内容涉及该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重要史料。该日记丛刊的公开出版发行,对相关学术研究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经典散文选》,共收录汪曾祺代表散文四十多篇,涵盖了作者各个创作时段的代表性作品。有《他乡寄意》《故乡的食物》《故乡的元宵》《翠湖心影》《五味》等等。这些文字朴实地记录着祖国这片土地上一切他所熟悉的人、事、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平常生活和普通民众的浓厚兴趣,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他浓郁的乡土情感及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