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记录了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宏大历史,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的治世教科书,历代学者如王应麟、胡三省、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等,都对《通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
《中国历史长卷:手绘年表》是一本献给所有历史爱好者的历史书,步印历时3年半倾心原创。它以精准的时间坐标,手绘年表的形式,将历史的陈代谢直观呈现出来;又以500多幅原创国画插图和10余万字,来丰满它的情节。从神话到考古,从石器时代的满天星斗到夏商时期的逐鹿中原,从秦汉一统到晚清变局,既有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有鲜为人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是一部整体反映丝绸之路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全貌的大型资料汇编,以年代为序,汇为一编,根据古籍底本数量,分为清前卷、清代卷、民国卷,以期为研究者提供相对完整的文献全览图景,为丝绸之路的研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做出一点基
《史记会注考证》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泷川资言的史学名作,具有世界性影响,是《史记》乃至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该书主要有三个特色或成就:(1)在参考中国南宋黄善夫刊三家注本、元彭寅翁刻本、明柯维熊刻本、明秦藩刻本、明南监刻本、明凌稚隆《史记评林》本、清代张文虎所校金陵书局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日本所藏各种写本和刻本,对《
本套书是一套解读丝绸之路各区域各主要民族艺术成就的艺术理论图书。该套书分为上下卷,以文配图的形式完整讨论了自新石器、青铜时代始,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主要游牧民族的艺术创造。第一分卷为《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主要讨论丝绸之路各区域或文明(例如古代中国、波斯、希腊、中亚)参与文化交流的主要艺术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第
本书是一部古籍整理类图书,主要整理冈白驹《史记觹》、中井积德《史记雕题》、皆川愿《太史公助字法》等著作,随着清代考据学著作在江户中期传入日本,江户考证学派在疏解《史记》时亦以考释字词音义、阐释典章制度、辨证地理等作为重要内容,本书即展现江户考证学派的《史记》文献成果。通过和刻《史记》文献的整理、汇编工作,妥善保存中华民
本书为续宋本丛书之一种。所谓“百衲本”,即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珍本的残本拼配而成的一种次生性版本。目前市场上可见的“百衲本《史记》”系商务印书馆民国时期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史记》,底本的主体为黄善夫本。此次影印的《影宋百衲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与之完全不同,由以下四种宋本组成:其一,宋刻十行集解本,十九卷;其二,宋高宗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本书包括导言、正文等部分。导言概括介绍了司马迁及《史记》的基本情况。正文包括《史记》全文、注释、大意。每篇正文前有引言简要说明本篇的内容、主旨、创作手法、特色价值等;正文后设置了释疑解惑、思考辨析题等特色栏目,对文章存在的疑点、难点
《轴心时代的波斯与中国——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是一部研究古波斯历史和早期中西方文明交往的社科著作。结合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波斯帝国各郡国贡使浮雕进行辨识和确认,为中西方文明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证据,为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文物资料。通过中外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的对比研究,梳理出张骞通西域前的
从三联版24种钱穆作品系列中精选15种,涵括作者一生对经学、史学和哲学的精研和深思。如对孔子和《论语》的典范研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不同领域、不同专题的会通博识、深入浅出;而作者分别在青年和耄耋之年对宇宙自然、政治社会和德性修为的观照和感悟,无论是闲思还是盲言,都洞彻天地,启悟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