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3)》共收入6种8篇清华简文献,分别是已失传两千多年的《傅说之命》3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会对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记述这批汉简的发掘整理过经过以及四十年来留下的香相关记忆。
马承源主编的这本《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9》共收入竹书七篇:《成王为城濮之行(甲、乙本)》、《灵王遂申》、《陈公治兵》、《举治王天下(五篇)》、《邦人不称》、《史蒥问于夫子》及《卜书》。其中《成王为城濮之行》、《灵王遂申》、《陈公治兵》、《邦人不称》为有关楚史之佚文,《举治王天下(五篇)》和《史蒥问于夫子》则记述了古公
《上海博物馆藏王国维跋雪堂藏器拓本》共收器物八十余件,基本上代表了罗振玉在《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之后所藏的主要青铜器及铭文的状况,在罗氏所藏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拓本俱为罗振玉亲手所为,是迄今所见由罗振玉本人手拓的彝器最为集中的拓本汇集,极有文献和文物价值。并且还首次披露了王国维先生所作的跋言三十余通,这些跋言有较多王氏
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承校友捐赠,从海外获得一批珍贵的西汉竹简。竹简保存情况良好,长度有46厘米、30厘米、23厘米三种规格,分别相当于汉尺二尺、一尺三寸、一尺。长简内容为数术文献《日书》,中等简为各种古书,短简为医药类古书。多数竹简均有明显的契口和编绳痕迹,文字字迹清晰,抄写工整,书法清秀美观。竹简总数约3000余枚
《元中都(上下1998-2003年发掘报告)》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八个章节:绪言、调查勘测、宫城西南角台、宫城一号殿址、宫城南门、宫城南墙1号排水涵洞、皇城南门、结语,并附录了6篇元中都研究方面的论文。下册共收录彩色图版436幅,黑白图版264幅。全书图文并茂,使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和考古信息,确定了元中都的具体位置,准确
辛岩主编的《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上中下)》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1994,年间发掘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聚落遗址的考古报告。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期,年代距今约8000年左右,遗址保存较完好,面积10000多平方米,遗存典型而丰富,是一批全新的重要考古学资料。 该报告将考古所获遗迹、遗物及研究
石台子山城位于沈阳市区东北35公里辉山风景区内的棋盘山水库北岸,北邻铁岭,东南与抚顺相望。山城借助山体自然形势人工修筑而成,为一座闭合式的石垒山城,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周长1384.1米,环城墙体一周共设有10座马面,4个城门。山势西高东低,南宽北窄,四角相对较高。李晓钟主编的《石台子山城(上下)》介绍了石台子山城的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10册,大约半数;而英国藏品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规模,理应完整出版。本书将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英藏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