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年间编修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内容最宏富的类书。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价值。《永乐大典》原有22877卷,现仅存800余卷,约占原书篇幅的4%,散藏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公私机构中。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中华书局持续搜访《永乐大典》残卷并三次影印出版,受到学界的广泛欢迎。本次
《愚斋存稿》是晚清洋务运动主将盛宣怀新政事业的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史料,涉及政治、外交、实业、教育、民政等方面。全书100卷,补遗12卷。收录1896-1911年盛宣怀遗稿中的奏稿、电奏稿和电稿,其中奏议稿20卷、电奏稿3卷、电稿77卷。卷首为愚斋遗像1幅,神道碑、墓志铭、行述各1篇及序6篇,卷末附有碑文5篇,吕景端跋
本书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的汉文部分的整理与研究。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公布国图所藏来自新疆和田的文书共计333号,约400件,包括图版和录文;下编收入相关研究论文14篇。 这些文书为我们研究西域于阗国史、唐朝对于阗的统治等,唐朝统治西域的军政体系与税收制度、中原汉文化的传播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本书共五册,收录晚清封疆大吏罗绕典的奏折、题本、诗文集《苏溪全集》《黔南职方纪略》及部分辑佚诗文。
本书收录了世界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蟋蟀6科715属5669种,收录了每个物种的模式产地、模式标本保存地、原始文献和引用文献等信息,这将为蟋蟀分类研究和发展提供便利。
本书稿共收录河池地区壮语地名词条27756条,共分为上、中、下三卷,按“壮语音译地名”“壮汉合成地名”“异化地名”“其他地名”“汉化地名”等类别对所收集词条进行编辑整理。河池卷作为广西壮语地名集丛书中的一卷,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详细的地名普查,它的出版,可为壮族历史、文化、语言、社会变迁等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全面系
襄阳张氏相关史料文献,为襄阳图书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珍藏。此次编选的《襄阳张氏未刊稿》主要收录清末至民国时期襄阳名人张国兰、张文伯父子未刊稿十六种,内容包括张国兰先生任官期间的公文往来及与亲友的书信往来等,其子张文伯先生诗歌、杂作、印谱、张氏家族历史史料等,其中张文伯辑录之《桐城张氏文献求遗录》含八卷,收录桐城张氏各历
本书采用原文影印方式出版。原书由(民国)广西统计局(第三回署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共三回。第一回于1933年成书,第二回于1936年成书,第三回于1947—1948年成书并印刷。本书是广西第一部省级年鉴,较为全面详细记录了民国时期广西农业、渔牧蚕蜂、林业、矿业、工业、劳工、物价、金融、土地、气象、人口、交通、商业、财政
本书分为8册,正文部分7册,索引1册。全面搜集、整理历代一千多种石刻著作中著录的碑碣、摩崖、墓志、造像题记等,以及公、私、散佚海外没有著录的石刻,共著录汉至五代石刻26000余种,对每方石刻设置时间编号、碑志题名等22个著录项,共整理出25937条提要。碑目以制作时间为序,断代、分时、分类进行编排,还将编制题名索引和责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对后世影响深远。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首,其诗初刻于北宋,为《李义山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