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地方中草药文献研究(1949-1979年华北普查卷共20册)(精)
《云南民族医药系列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首期推出《怒江傈僳族药用图鉴》(汉文、傈僳文、拉丁文),共2册,约1400千字,包含约900幅插图,内容涉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中药材的形态特征、中文名、拉丁学名等,利用当地食品药品检验所标本室标本,给每一味药增
《峨眉山中药资源图志》(中国中药资源大典)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峨眉山地区)的总结性成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赵军宁、方清茂研究员等联合主编,是目前唯一反映世界自然遗产地峨眉山中药资源状况的
本书筛选了500种广西民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进行整理,共涉及壮、瑶、侗、苗、仫佬、毛南等11个民族、1300多种药物(民族间通用的计为多种),对于民族医药的抢救、保存、交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介绍了广西民族医药的基本情况。各论以药材中文名为纲,按物种编排,介绍500种关系民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共1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天津卷1套装共2册)》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天津中药资源概况,下篇共收载中药资源793种,涉及165科501属。其中,真菌类24科49属77种,植物类119科428属692种,动物类22科24属24种。下篇在介绍中药资源时,以中药资源名为条目名,下设别名、药材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资源情况、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49年至1979年间我国医务工作者开展了深入且内容丰富的中草药研究工作,包括2次2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其直接成果就是形成了大量的中草药研究性书籍。这些中草药书籍具有范围广泛、地域性强、真实可靠、原创性高等特点,蕴含着我国各地方中药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和浓郁的地方中药、民族药物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中药资源大典(重庆卷套装共8册)》分上篇、中篇、下篇以及附篇。上篇介绍了重庆的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资源等基本情况,回顾了重庆中医药发展史和历次中药资源调查情况,重点介绍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取得的成果,对重庆中药资源区划进行初步分析;探索了基于种群生态学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研究,提出了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的建议。中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的子书之一。书中以《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古代有药图者)为单元,图文结合,以鉴定诸药来源为主旨。全书52章。“总论”4章,介绍古代本草药图发展史及相关书籍的概况与特色。“各论”48章,论药1459种,汇集古代药图近20000幅。药物分类及各章药物排列与《本草纲目》48卷各
本书为中药大家范崔生领衔撰写的一部系统介绍中药鉴定学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中药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的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学术巨制。全书分总论与各论。总论深入阐述了中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中药鉴定的发展历史、中药鉴定方法与进展,以及中药材市场概述等内容。各论收载常用中药材512种,详细阐述每味药材及其易混淆品种、部分地区习用品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