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
阅微草堂笔记
玉溪生诗意(共6册)(精)
《诗集传》,为朱熹解诗之作,释义简洁,明白易晓,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常多新解。朱熹以后,说《诗》者多以《诗集传》为宗,元明以后科举取士也以《诗集传》为准,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本为元刻本,十卷,有别于八卷通行本和二十卷宋刻本。框高二十·八厘米,宽十三·二厘米。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黑
《稼轩长短句》,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内容涉及政治、民俗、田园风光等,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此本李濂评批的《稼轩长短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王诏刻本,共十二卷,四册,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李濂作《批点稼轩长短句序》。李濂,明代学者,以古文名于世。去职归乡后,出于对辛弃疾词的喜爱,开
《花间集》是五代时后蜀人赵崇祚编的词集,共收晚唐五代自温庭筠至李珣十八家作品五百首,按人分编,每卷五十首,是完整收录早期词家作品的选集。赵崇祚精选细审,使得唐末五代文人所撰曲子词诸多名作由此流传后世。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取材、风格、审美情趣。《花间集》今存宋刻本两部,此本为宋刻递修公文纸印本,书
李贺集通行者多为《昌谷集》《李长吉集》,而《歌诗编》传世稀罕。这部《歌诗编》为清初钱氏述古堂影宋抄本,以南宋时期临安府刻书名家陈起父子书肆刻本为影本。共四卷,又有集外詩一卷,共收录《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等二百余首诗。较现存早的传本——蒙古宪宗六年(1256)赵衍刊刻的《歌诗编》多《集外诗》一卷。该抄本半叶十行
本书讲述了新诗之核心价值观即为载道之文。自宋明诸子以还,性、理、命、道已将个体和宇宙的本客体导通,新一期发展亦有重开内圣外王,视野广安,化儒释道伊耶于一炉,遂能使我国诗学连绵不绝,复归正统。当日之时,因缘际会,传统精神的复苏渴求甚久而自然。诗教之所原所本,皆不外吾华道统。惟有在殖民过甚,断代骤深之际,遂不得已以哲学之方
《林斤澜文集》一共十卷,其中小说卷有一、二、三卷,散文卷有一、二、三卷,文论卷有一、二卷,戏剧卷有一卷,未刊发作品卷一卷;汇集了作者毕生文学创作及评论几乎全部作品,包括在特定时期无以发表的作品;全面展现了作者毕生的创作业绩及其发展路径。毫不夸张地说,这套文集不止有益于学者,也有益于学习创作的年轻人。
《昭明文选》是南朝梁萧统选编的一部文学总集,涵盖诗文700多篇。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是《文选》研究大家,著有《文选旁证》一书。在成书之前,他历经数十载,在仿汲古阁本《文选》之上不断进行校勘批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经他批校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仿汲古阁本《文选》和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文选集成》二书。经对比,梁章钜对仿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