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影印汇编。《日知录》三十二卷,六十万字,涵括经学、史学、文学、边疆、地理、小学、校勘诸多领域,荟萃顾炎武一生学术精华,开清代考据学先河的重要著作。本书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收录《日知录》的五个重要版本,分别为康熙三十四年遂初堂刊本、乾隆经义斋刻本、乾隆五十八年重刻本、乾隆六十年新刻本、道光十二年锦江书院重刻本。所收刻本
古籍影印汇编。《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清黄汝成集释。《集释》遵从《日知录》分卷,不做重新更改,对全部一千多条条目进行注释考辨,是最重要的《日知录》注释版本。本书分两辑出版,此为第二辑,收录《日知录集释》的三个重要版本,分别为道光十四年西谿草庐重刻定本、同治八年述古堂刻本、光绪三年善成堂刻本。所收刻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明末清初黄宗羲编。清康熙七年,黄宗羲着手编选《明文案》,康熙十四年稿成。后来黄宗羲至昆山,读传是楼藏明集,增广《明文案》成《明文海》,继有《明文授读》之选。《明文海》未刊行,现存写本十余种,其中浙江图书馆藏清康雍间钞本为今存最善之本。现代著名学者张宗祥认为《明文海》体例庞杂,黄宗羲分类间有不妥,
《日知录校记》为黄侃代表作之一。黄侃治学严谨,以年五十当著书自律,惜年方五十即猝然谢世,遗稿盈箧,多无定稿。是书系其得旧钞善本,校以黄汝成《日知录集释》而成,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称其校出潘刻为避时忌而删改的文字条目,可补三十三卷本之缺失。黄侃去世前,将稿本交付高弟龙沐勋校定,刻板蓝印,首有章太炎序,系据章氏手书上版。
《槐轩全书》为清末大儒刘沅毕生之力撰的哲学巨著。刘沅39岁时奉母命迁居成都南门三巷子潜心治学,教授弟子,侍养母亲,“撰述《四书》《易》《书》《诗》《春秋》《三礼》恒解、《孝经直解》《古本大学质言》《史存》《槐轩约言》《杂著》《拾余四种》《子问》《又问》《俗言》《正讹》诸书传后”,逐渐形成了以追索孔孟元典精髓、实践人伦、
《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卷一至卷三,大致以学术宗尚区分类聚,略依年辈先后为序,著录一代儒林中人近三百家生平学行。卷一专记理学诸儒;二三两卷分别记经学、小学、史学及诸子学中人。所录各家,人自为传,或独领一篇,或诸家共席,首尾一贯,自成体系。卷四则沿《明史》旧规,专记入清以后,历世衍圣公之承袭,唯无以附丽,乃置诸《儒林传》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
《船山遗书》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著作总集。王夫之,号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至清道光十九年,其裔孙世全始搜集散佚,刻成船山遗书一百五十卷。同治四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重新汇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包括了王夫之生平所有的重要著述,如,《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读四书大全说
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述往以为来者师”(《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二百零八卷,分为“正案”、“附案”和“诸儒案”。列入正案者有孙奇逢、黄宗羲、顾炎武等一百七十九人,列入附案者有傅山、惠栋等九百二十二人,列入诸儒案者有费密、唐甄等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