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资产减值、权益法、利息支出资本化、递延所得税、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公允价值、外币折算、套期保值、合并报表等会计规则的形成过程和理论缺陷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和评价,对于会计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在中国会计历史的远航中,只有系统总结数千年来的会计发展历程,厘清其中的发展轨迹,梳理各个会计学派的主张,方能融百家之所长,创立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会计学派”,为中国会计未来发展探索前行的道路。潘序伦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缅怀会计先贤,重读那些在中国会计学发展中留下鲜明个人印记的大师、巨匠们,总结他们的治学方法与治学经
中国会计通史(共12册)
本书共2篇,政治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综述、官厅会计的发展变化、古算术与会计、民间会计之演进、政治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综述、官厅会计的发展变化、“南越国”的会计——西汉官厅会计补遗、西汉民间会计的发展变化等。
本书从审计事业新时期新要求入手,对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与创新、运行标准与程序规范、企业与专项审计管理要务、我国审计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专门审计法律制度构建与执行探索、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解读、国家审计准则释义与实施精解、审计管理文书写作标准与典型范本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为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同时邀请了多位审计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审计的史料60余种。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一,审计法律、法规;二,政府审计报告;三,审计机构职员录;四,审计学专著。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审计情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收录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审计院公报》1-12期(1928.8-1929.7);二.《审计院公报》第二卷1-12期(1929.8-1930.7);三.《审计院公报》第三卷1-8期(1930.9-1931.3);四.1931年审计院改部,归属监察院,本刊也改名为审计部公报,出版《审计部公报》1-76期(1931.
本书内容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指导意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