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庵琴谱》(1868年)是由晚清古琴艺术广陵派传人秦维瀚(约1816—1876)编著的一部重要琴谱,其中收录琴曲32首,使用减字谱记录了《樵歌》《渔歌》《墨子悲丝》《胡笳十八拍》《平沙落雁》等明清以来重要传世琴曲,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西安音乐学院藏《蕉庵琴谱》为1877年刊印,属《蕉庵琴谱》早期刻本,其中《梧叶舞
《罗忠镕音乐作品选集》为函套精装形式,内含14个分册,分别是“管弦乐作品”“钢琴作品”和“艺术歌曲”,是纪念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院庆,以及纪念罗忠镕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出版物。罗忠镕是我国泰斗级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大量不同体裁音乐作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民族管弦乐包括电影音乐。他执著于研习兴德米
202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拟影印的《梅兰芳歌曲谱》,共收录了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用工尺(管色)谱、五线谱记录的梅兰芳赴美演出的94个唱段,其中京剧53段,昆曲41段。这些唱段分别出自梅兰芳演出的18出戏,包括《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千金一笑》《廉锦枫》《洛神》《红线盗盒》《嫦娥奔月》《西施》《御碑亭》《贵妃醉
本书收集和整理了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7年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为止的这13年时间里,为配合中国革命的需要,所创作和演出的红色革命音乐中的秧歌剧部分,这些具有红色基因的秧歌剧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在那个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无限创作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本书收录了郭志鸿创编的钢琴作品,包括《“双七”挽歌》《游击队之歌》《二月里来》《到敌人后方去》。
古琴减字谱,是我国传统乐器中独有的记谱方式,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几千年下来已有完整的体系与符号,有上几百部琴谱和上千首琴曲。减字谱的基因是汉字,除了他的音乐功能和文化意义外,还具备书法上的审美意义。本书作者以书法小楷辑抄,裒选代表性的琴曲四十八首,按古谱的格式,以乌丝栏八行设计,每首曲题写有书法页面和篆刻页面,装帧设计精
《刘德海琵琶曲集(多卷)》系“中国民族器乐顶级专家创作表演”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含多卷本,收录了一代宗师刘德海先生创作和移植的全部经典琵琶曲。本系列丛书从版本学角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出发,将当今健在的和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其创作和演奏对我们产生永不磨灭影响的中国顶级专家的创作和表演艺术由其本人或其亲传弟子编校、注释、解译,制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闽台歌仔册编目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751034)中期成果之一,为“中国俗文学大系”第二种(第一种为《子弟书全集》)。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曲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等地,亦称“闽台歌仔册”。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存活于海峡
本书共5卷七本。民族管弦乐卷(上、中、下册)、交响乐卷、戏剧音乐卷、歌曲卷、文论卷。民族管弦乐卷共28部作品,上册12部作品包括《你追我赶学大寨》《幸福水》《北大荒人庆丰年》等。中册5部作品包括《满族风情》《连年有余》《母亲的赞达仁》等。下册11部作品包括《广陵曲》《诗咏国魂》《莲花序曲》等。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民族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音乐家在各个时期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道路。他的作品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何占豪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