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通说》,宋黄仲炎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影印。黄仲炎,字若晦,浙江永嘉人。肄举业而罔功,至老不第,以穷经笃古为业。 黄仲炎史传所载极少,但对其《春秋通说》评级极高。《四库全书总目》言其“大旨谓‘直书事迹,义理自明’”,“立意明白正大,深得圣人之意,盖迥非安国所及”。是书宗朱子《春秋》无褒贬之说,故其书于治乱得失
《吴越春秋》,汉赵晔著,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该书钞撮古史,编年记事,记载较详,颇可补《国语》《左传》《史记》之不足。此次影印,以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十年绍兴路儒学刻明修本为底本。
《越绝书》十五卷,汉袁康撰。该书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此次影印,以国家图书馆藏张佳胤双柏堂刊本为底本,此书曾为双鉴楼主傅增湘旧藏。
全书分为《国语》所载史事发生与《国语》成书时期、汉代、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时期、近七十年来等九个阶段,对《国语》成书、性质、音义注释、评点、文献版本考订、《国语》佚注辑佚等《国语》研究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历时梳理与总结,对《国语》研究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揭示,发掘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
本书分为秦朝时期、两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事年表、图版索引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酷刑苛政;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等。
本书分为隋朝时期、唐朝时期、大事年表、图版索引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南北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唐王朝的强盛;边疆各族;经济;国际关系等。
本书按历史年代分六卷,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品为主线,以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系统介绍中国从17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直至清末的悠久历史文化。多角度展示先人们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艰辛、智慧和时光,以及博大多彩的华夏文明,堪称一部文物视角的中国通史。其出版的宗旨就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传承,用传承的力
本书分为五代十国时期、两宋时期、元朝时期、大事年表、图版索引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宋、辽、西夏、金的并立;经济;科学与文化;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等。
唐石經本春秋經傳集解(全十三册) 《儒典》出版后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现陆续出版平装单行本,共计108种397册图书,分四辑推出。第一辑(36种),收录唐石经本系列、经注本系列、经注附释文本系列、纂图互注本系列。第二辑(18种),收录单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第三辑(16种),
古籍影印汇编。《洪范》是《尚书》的一篇,系春秋战国时期或两汉儒者所作,构建了一套逻辑比较完整的王道政治思想,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进而出现诸多关于《洪范》的文本注释、理论研究、思想发挥的著作。本书收录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洪范学专著二十多种,如辑本《洪范五行传》、宋胡瑗《洪范口义》、唐文治《洪范大义》等,另外收录域外文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