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川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背景意义,开展的具体情况、主要成效、主要作用,发掘的优异种质资源情况等;概述了四川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总结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农作物地方品种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本书对四川水稻、玉米、麦类作物、油菜、薯类作物、豆类作物、果树、茶
本书是"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项目所获得大量数据、成果及信息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梳理取得的结果。全书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进展及重大发现,选取介绍了部分通过鉴定、评价发掘
《作物种质资源学》首次构建了学科理论框架,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作为作物种质资源学的三大基本理论,把遗传多样性、遗传完整性、遗传特异性与遗传累积性作为作物种质资源的四大基本特性。同时,首次提出了学科技术框架,涵盖“广泛调查、全面保护、充分评价、深入研究、
中国优异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图鉴.浙江卷
本书收录了自“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在浙江省11个地市采集的521份果树种质资源,包括梨73份、枇杷34份、柿38份、桃38份、李34份、杏和梅16份、杨梅63份、枣25份、樱桃7份、石榴12份、葡萄13份、猕猴桃56份、板栗12份、锥栗6份、柑橘73份、榧树5份,以及野果16份(山楂、红树
本书概述了浙江省旱粮作物栽培的历史、种植模式、分布和类型,选录了小麦10份、大麦7份、荞麦15份、玉米30份、高粱18份、谷子15份、甘薯77份、马铃薯83份、薏苡14份、棉花5份、豆薯1份、穇子2份、燕麦2份、藜麦1份,共14种旱粮作物280份资源,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特性与利用价值、濒危状况及保护
本书概述了浙江省豆类作物栽培的历史、种植模式、分布和类型,选录了大豆111份、蚕豆9份、饭豆56份、扁豆60份、绿豆21份、刀豆13份、赤豆26份、黎豆7份、棉豆5份、豇豆4份共10种豆类作物的312份资源,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特性与利用价值、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建议,并展示了相应种质资源的代表性图片。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浙江省财政专项“浙江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实施中获得的普查、调查收集和鉴定评价结果。全书共五章,概述了浙江省特色蔬菜资源多样性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在2017~2020年项目实施期间收集、征集到的薯芋类、水生蔬菜、葱姜蒜类及其他蔬菜种质资源
本书选录了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采集的100份水稻、10份油菜、13份花生、35份芝麻和4份蓖麻等农作物种质资源,介绍了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主要特征特性、优异特性与利用价值和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建议,并配以代表性状的图片。
本书围绕未来农业对作物的需求,对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国内外进展、发展趋势及关键突破口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并对2035年和2050年可能实现的目标进行了展望。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甘蔗卷》概述了广西甘蔗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特色,以及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在甘蔗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甘蔗卷》收录了240份割手密资源、80份斑茅资源、25份河八王资源、5份芒资源和5份果蔗资源,图文并茂,展示了每份资源的形态特征,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采集
依托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项目,对广西的食用豆类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和鉴定评价。在此基础上,《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食用豆类作物卷》系统介绍了筛选出的绿豆、饭豆、豇豆、小豆、藊豆、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果树卷》概述了广西果树资源的类型、分布和优异特性,选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期间收集、征集的200份栽培和野生果树资源,图文并茂,对每份资源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性状及利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础上,结合以往考察调研工作,《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大豆卷》概述了广西栽培大豆的历史、种植模式、分布和类型,广西野生大豆资源概况,以及广西大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同时,选录了205份栽培大豆品种和20份野生大豆资源,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薯类作物卷》概述了广西薯类作物的分布和类型,以及广西农业科学院在薯类作物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薯类作物卷》选录了213份薯类作物种质资源,介绍了每份种质资源的采集地、当地种植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并配以相关性状的典型图片。
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与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本书对获得的大量调查数据、鉴定评价结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全书共九章,第一章概述了广西蔬菜产业基本情况和广西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概况;第二章至第九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在2015~2018年实施上述两个项目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工作,本书概述了广西花生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历史来源,以及普查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情况;选录了223份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花生种质资源,图文并茂,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
本书概述了广西杂粮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优异特性,选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两个项目收集的高粱、谷子、?子、薏苡、籽粒苋和荞麦种质资源265份,对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利用价值加以详细介绍。
本书概述了广西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的分布、类型、特性,以及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书中选录了386份栽培稻资源和59份野生稻资源,介绍了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并配以相关性状的典型图片。
本书概述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特色,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玉米农家品种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本书选录了375份广西玉米农家品种,包括普通玉米192份、糯玉米141份和爆裂玉米42份,同时展示了每份玉米农家品种形态特征的图片,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利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