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生态符号学视角研究现代自然文学的意义范式,根据生态符号学的意义论,按照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方式,以及“人”介入“自然”的程度,尝试把现代自然文学作品分为不同的自然描写类型,如自然风景描写、“地方性”风景描写、文化风景描写和“混合性自然”描写,研究这四种不同类型自然描写中的自然形态、符号过程和文本修辞等特点。本书
《文学细读》以深耕文学文本的诗学世界为宗旨,以精读细品为途径,揭示文本艺术的堂奥,促进新的批评意识和新的解读方法的发展,积极提升解读文本的审美能力。《文学细读》以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涉及文艺学、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聚焦经典文本的细读和各种文学作品的阐释,弘扬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林丰民。集刊聚焦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展示东方文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本书为第11集,共19篇文章,30万字左右。目录未分栏目,据正文分为“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综合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三部分。全书
史诗作为一种韵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古老而源远流长,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创作出来的崇高叙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与丰碑,是“一种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东西文化传统中蕴藏着宏富的民族史诗,本书从中精选出流传较广、具有代表性的18部史诗,对它们的人物形象、故事内容、思想主题等进行了详细
科幻文学已诞生两百多年,中国科幻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幻的发展,离不开对世界科幻经典的学习。本书汇聚了30位科幻作家对31部科幻经典的阅读心得,传达了作家们对今日世界的忧思,带有相当鲜明的当下印记。所谓的经典,是那些在我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时会想到的作品,因而能够常读常新,读者可以从这份有限的书单中,感受到阅读经典
本书共收录95位西语美洲当代作家(其中有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6位塞万提斯奖得主),涵盖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秘鲁、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巴拉圭、危地马拉和玻利维亚等国。内容上涉及“爆炸文学”“爆炸后文学”和世纪之交的“西语美洲新小说”。按照“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丛书的体例,每位作家有
《文学细读》以深耕文学文本的诗学世界为职志,以精读细品为方法,旨在揭示文本艺术奥秘,促进新的批评意识和解读方法的生长,提升读者解读文本的审美能力。《文学细读》以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涉及文艺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而聚焦于经典文本的细读和阐释,以弘扬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文
《诺贝尔文学获奖者的文本解读》,源自于作者教学需要的思考。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们对距离我们时代最近的文学潮流,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知之甚少,而且会因为跨文化阅读的难度而不愿接受阅读。然而当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许多文学爱好者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文本分析与鉴赏产生急切的需求,一再掀起阅
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其他艺术密不可分。从跨艺术批评的视角进行诗歌研究,就是回到“博物馆”的本意——“缪斯之所”,回到诗歌的原生状态——诗乐舞合体,诗画交融,就像现代艺术博物馆通过声色光影达到多模态、多媒介的传播效果。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学者在进行诗歌研究的时候,可以像在博物馆参观一样,调动视听多种感觉,充分发挥想象
名著是一种标尺,标出了文学的高度。名著是一种传承,维系着文学的命脉。阅读和欣赏名著,就是寻找一种进入文学世界的路径,寻找一种标示文学作品的尺度。进入文学的世界,挖掘大师们的写作密码,让阅读有迹可循,让创作源远流长。本书用作家的视角,通过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等维度,带我们走进二十余部世界文学经典,包括
奇幻文学是19~20世纪在欧美兴起的大众文学,21世纪初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大潮进入中国,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网络小说、动画和游戏领域内容生产的核心资源。本书对“魔戒”系列、“龙枪”系列和“博德之门”系列等欧美奇幻文学经典个案进行深度剖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奇幻文学时空体研究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探讨了故事世界在内容创作和文化生产中的
本研究聚焦语言学、翻译学、文学以及区域与国别等四个方向的最新成果,分卷的书名为“语苑璞玉”、“译坛清音”、“文园雅荷”、“国别新声”。第一卷“语苑璞玉”聚焦外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本体研究,开设汉外或外汉对比研究、外语(二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法/媒体/App研究、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栏目;第二卷“译坛清音”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英国卷)》是在由北京大学英语系刘意青老师主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在线版/光盘版(项目编号:06AWW002)子项目英国文学部分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书汇集的辞目主要介绍1980年后活跃在英国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并获得较大创作成就的当代作家,以及这些作家的
本书从诗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本构成等诸层面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创新性阐释,揭示其在与同时代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尚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之文学空间中的“主导性”地位,并指出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在理论阐发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对正确认识自然主义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演进诸问题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化、组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对主体性的压抑与剥蚀。现代消费社会的这一负面效应与西方现代文明对“个人自由”的崇尚存在着的巨大的冲突与悖论,落实到个体的生命体验层面,即有一种倦怠无力的现代“颓废感”。本书以颓废主义的诸多关键问题为依托,在话语建构、范式方法、理论视域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指出其作为在工业革
本书以19世纪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美学、艺术史、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探究唯美主义思潮发生语境,梳理唯美主义在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的发展谱系,兼顾唯美主义的东方传播。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诗学理念可以细化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自律”、“艺术拯救人生”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并非“横空出世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是其多年来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每一辑收录的论文,大部分都是当年或头一年在东方文学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最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本书是第10辑,分“作家作品研究”“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泰戈尔诞辰16
本书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4章,历时性地梳理象征主义流派的发生、演变史,以及象征主义理念的扩展、变化。它又分为4块内容,第一块为颓废派、象征主义的发生;第二块为颓废派、象征主义的对立,以及象征主义的调整;第三块为象征主义的落潮;第4块为法国象征主义思潮在欧美的影响。第二部分共4章,从更大的视野来研究象征主义的
本书为系列读书随笔,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话题涉及作家、文学文本和文论等。第一部分为英美文学阅读,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到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莎士比亚、乔叟、赫伯特、雪莱、兰姆姐弟、勃朗特、弗罗斯特等;第二部分为中国文学阅读,围绕《围城》《红楼梦》两部经典作品展开;第三部分为西方文论漫读,展现的是文学评论家眼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 于修辞运用,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突 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 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 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形式上采 用白话,内容上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