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研究札记》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一。《本草纲目研究札记》共五卷。第一卷“思路方法”,体现各子书编纂的设计思路、编纂方法及体例。第二卷“人书考订”,涉及《本草纲目》版本及《本草纲目研究札记》所引人物与书籍的考证。第三卷“字词释证”,探讨《本草纲目》中的文字正误、名词释义等问题。第四卷“药物及炮制辨析
冰片古称"龙脑",应用始载于唐,被誉为"诸香之祖",药用记载始于魏晋时期,大量中医古籍记载了冰片的使用,现代医家在总结和传承古代医籍中经典处方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基础上,从传统古方中挖掘或创制了大量含冰片的中成药,其应用历史之悠久,生命力之旺盛,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中是首屈一指的。冰片做为中药材品种经历了古代的天然冰片、
一书将主要按照天然产物母核结构与主要来源及活性类型分为若干章节,选取经典的天然产物,从来源与发现、结构鉴定、全合成研究、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应用探索、前景展望等方面内容。探索研究方法,展望学科前景,即能为大众普及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知识,揭示天然药物研发的历史进程,也能够帮助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理解掌握相应学科知识,同时对
罗田中草药名录
《本草纲目》自1578年成书以来,至清末又历300多年。这300多年中产生的大批药学文献尚无系统整理研究。此外,李时珍未见或近现代浮现的医药古籍甚多,其中也有丰富的药物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发扬《本草纲目》所开启的事业,本项目拟将《纲目》所未收(截止到1911年前)的药学资料按《纲目》体例,编成《本草纲目续编》,从而填补《
《本草纲目续编五虫鳞介禽兽部》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一,收载李时珍所未能得见及李时珍之后至1911年以前的中国传统药物学相关内容,且采用《本草纲目》(此下简称《纲目》)原体例予以编次,故名之为《本草纲目续编》。以《神农本草经》为起点,此后大约每隔四五百年,本草学就会有一次集大成式的整理。《纲目》成书至今又历440
《本草纲目续编二火水土金石部》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一,收载李时珍所未能得见及李时珍之后至1911年以前的中国传统药物学相关内容,且采用《本草纲目》(此下简称《纲目》)原体例予以编次,故名之为《本草纲目续编》。以《神农本草经》为起点,此后大约每隔四五百年,本草学就会有一次集大成式的整理。《纲目》成书至今又历440
《本草纲目续编一序例》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一,收载李时珍所未能得见及李时珍之后至1911年以前的中国传统药物学相关内容,且采用《本草纲目》(此下简称《纲目》)原体例予以编次,故名之为《本草纲目续编》。以《神农本草经》为起点,此后大约每隔四五百年,本草学就会有一次集大成式的整理?《纲目》成书至今又历440余年,《
《本草綱目引文溯源.四,蟲鱗介禽獣人部》是“本草綱目研究集成”叢書的子書之一。書中正文充分汲取《本草綱目影校對照》的校勘成果,盡力存《本草綱目》原貌之真。注文(隨文見注)則全面追溯《本草綱目》引文來源(注明原書名、卷次、篇目),并摘録相對應的原文,以存原文之真。“溯源”之舉旨在映襯李時珍“翦繁去複”的深厚功力,彌補《本
《本草纲目》虽为名著,但因时代、编撰者等方面的局限,该书的文献引用很不规范,大量的引用文献难以回溯,所注出处错误、引文理解错误等也颇为多见。本卷是要将李时珍所引用的古代文献尽可能地予以还原,即提供《纲目》引文的准确的出处与准确原文。读者既可藉以正准理解李时珍的本意,也可直接引用李时珍所使用的古籍,使《本草纲目》的阅读、
《本草纲目引文溯源一图例百病主治水火土金石部》是“本草綱目研究集成”叢書的子書之一。書中正文充分汲取《本草綱目影校對照》的校勘成果,盡力存《本草綱目》原貌之真。注文(隨文見注)則全面追溯《本草綱目》引文來源(注明原書名、卷次、篇目),并摘録相對應的原文,以存原文之真。“溯源”之舉旨在映襯李時珍“翦繁去複”的深厚功力,彌
《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医药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2011年被收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著作。本书是《本草纲目影校对照》分册之一,首次对《本草纲目》进行索引。索引内容以药名为主,包括人名、书名、方剂名等。针对《本草纲目》的学术特点,以"存真、读懂、实用、完善、提高、超越"12字为
本书以简、便、廉、验为宗旨,选取常见中草药40味,分为解表类、清热类、补益类、理气类、平肝熄风类、止血类、收涩类、化湿类、安神类、消食类、化痰类、活血祛瘀类、外用药类。本书从一个个常见中草药入手,从来源、形态、辨别要点、产地、药理作用、性味与功能、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储藏方式分别进行论述,图片选取有药物特征的部分进行
《中药指纹学》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涉及中药指纹学(第1章)、中药指纹测试学(第2章)、中药指纹信息学(第3、4章)、中药指纹质控学(第5~8章)、中药指纹药剂学(第9、10章)、中药指纹药动学(第11章)、中药指纹药代学(第12章)、中药指纹谱效学(第13章)、中药生物指纹学(第14章)。中药指纹学是以现代分析技术、
本书分为中医治疗血液病临诊心悟、血液病治疗中常用的中药药对、贫血、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紫癜、膏方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应用共十一章。本书简述吴正翔教授的成长经历,系统介绍其运用中医学剖析各种血液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药运用、用药宜忌等内容。
本书为关于"中药质量研究"的专著,该书分上、中、下篇三部分,按章节撰写,共十七章约40万字。上篇重点介绍中药质量标志物定义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中篇系统介绍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模式方法;下篇选择代表性中成药痹祺胶囊、元胡止痛滴丸、知柏地黄丸代表性中药材金银花、益母草、赶黄草、吴茱萸、陈皮、枳实、枳壳等进行质量标志物示范性研
《中药功效速记》(第二版)是依据人卫药材第九版编写,主要内容为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其特点是重点突出、贴近临床、方便实用、富有新意,并设置了药物之间的对比,便于记忆。本次修订,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歌诀再形象一些,让同学们看了不容易忘记,把新增内容补充进来,把减掉的内容删除掉,使歌诀的内
《中药制药工程学》以中药制药技术与工艺过程为主线,以制药理论为基础,重点阐述中药制药各单元操作的工程原理,以及中药制药生产工艺、单元操作系统、生产技术装置、产品质量控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作为医药类高等院校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制剂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以
该书收录具有食疗功效的食物类品种100多种,按照五谷杂粮、蔬菜、肉类、水产类、水果等分类;收录药食两用中药70多种,按照功效分为清热解表、祛风化湿、理气温里、消食、活血止血、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收涩等。并对每一品种的别名、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营养保健、宜忌人群、饮食注意、保健食谱等归类列出,同时配有食材和药材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