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挑战与未来》的英文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2016年底就“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开展中外联合研究形成的成果,来自20个周边国家30位专家学者和30位国内专家代表就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入研究探讨,为了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国际合作
本书是一项针对英美学者进行中国外交研究时所引用的信息源的跨学科研究,试图运用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考察和分析英美学者在开展中国国际问题的学术研究时所重点关注和主要参考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来源,从实证统计的角度得出各类型信息源中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列表,以及最具话语权的中西方学者排名状况。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2016年底就“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开展中外联合研究形成的成果,来自20个周边国家30位专家学者和30位国内专家代表就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入研究探讨,是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加强与国外重要智库开展联合研究形成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代表,也为我们了解“一带一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就“一带一路”建设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开展中外联合研究形成的成果,来自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美国、马来西亚、土耳其、新加坡、印度等22个国家30多位国外学者和30多位国内专家就“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全球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与多领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等内容展开了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中国在非洲的主要话题,包括中国、非洲、西方及殖民主义,友谊与利益:中非关系的特色等;第二部分的内容以赞比亚为主要的场景,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在比较的视野下看中国有色在赞比亚铜矿投资;重新解读柯蓝煤矿事件;透视一桩中国工人涉嫌嫖妓的官司;赞比亚的“中国农场”。
本书中作者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方方面面,及其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作者首先明确了“公共外交”研究的现实意义,随后进行概念厘定和学术梳理,最终确立了“软实力理论视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逻辑关系”和“历史学视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与软实力构建”两个大的研究视角,其中既有理论探讨,也不乏实证支撑,从
有价值的学术争鸣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重大争鸣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十一个议题展开,绝大多数与中国重大外交政策的转型直接相关,而且学界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内部的分歧,因此研究这些争鸣是外界观察中国外交政策和政学关系的一个窗口。本书将中国的研究界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模式称为“政
本书从理论、路径和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在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构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以及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国际体系转型和利益共同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探讨,第二部分为中国与主要国家的竞合关系和利益共同体构建思路,第三部分为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与全球共
英国学者兰姆在充分利用各种档案、通信集、文集、蓝皮书和地图等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1904年至1914年的英中涉藏关系史,分析了在此期间英、中两国采取的对藏政策及其贯彻实施,重点研究了西姆拉会议的召开及西姆拉条约的签订,以及所谓“麦克马洪线”的出台过程。作为“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英国在近代“西藏独立”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书从体育交流、经济往来、民间团体、相互认知、亲缘纽带及日常生活六个方面梳理了中美两国的民间关系如何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直至相互交融的过程。
对于许多澳大利亚人来说,引起很多讨论的澳大利亚亚洲近邻似乎是一种威胁。模模糊糊的亚洲人身影好像逡巡在澳洲大陆的四周,伺机而动。然而,近邻也同时提供了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的机遇。许许多多的澳大利亚人被亚洲的社会和文化深深地吸引,并乐享亚洲所提供的了解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新角度。19世纪末以来,关于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争论一直
在对外发展援助是国与国之间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作为援助国,非洲曾是我国重点援助的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即对非洲地区开展援助,援助的规模日益扩大,援助的金额日益增加,援助的模式日益多样化,而卫生发展援助即其中的援助模式之一。本书以乌干达为焦点,从医疗发展援助角度切入,
本书通过介绍国内外有关非洲边界和领土争端问题的研究状况,以地区为划分依据论述了北非及东北非、西非、东非和南部非洲的主要边界和领土争端,详细说明了以非洲统一组织为中心的非洲边界和领土争端的政治解决方式、以国际法院为中心的非洲边界和领土争端的司法解决方式,分析了非洲边界和领土争端解决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入不断调整时期。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湄公河流域国家成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撑地带。美湄关系从奥巴马*任期到第二任期持续升温,实现了双边、多边并行的格局,军事合作是首要,经济合作是重点。湄公河流域国家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叠区域。美湄关系推动了地区合作进程,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相关院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新疆智库以及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国际领域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所撰写的论文精选而成,分别从“亚洲发展与中国周边”、“国际格局与中外关系”、“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世界左翼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反恐与伊斯兰现代性研究”角度,对当前国际热点和难点、
本书主要分析和论述了1914~1929年英国对欧洲大陆和平外交战略的成因、演进和影响,集中论述了英国面向欧洲大陆的“欧洲均势”战略同法国追求欧洲大陆霸权政策的矛盾与互动。具体表现为,英国的“扶德抑法”政策与法国的压制德国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经过外交上的折冲樽俎,英国迫使法国一步步做出妥协,各相关大国在欧洲大陆安全问题
本书围绕“对外关系”、“和谐边疆”与“中国战略定位”展开,立足国家领土主权根本利益,关注中国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主要依据翔实的资料和社会发展客观现实,探寻中国与周边国家各自在边境地区采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措施,结合新形势下周边国际关系的发展,探讨和谐边疆的构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力求客观、公正,具有一定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