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S15 土壤学】 分类索引
  • 季节性冻融区农田土壤氮素输移与负荷特征
    • 季节性冻融区农田土壤氮素输移与负荷特征
    • 程红光等著/2014-6-1/ 科学出版社/定价:¥68
    • 《季节性冻融区农田土壤氮素输移与负荷特征》共7章,包括从实验室模拟研究、农田原位观测和历史数据模型计算等不同尺度探明了氮素在水土界面过程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辨析冻融循环和共存离子对土壤氮素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农业活动胁迫下关键约束因子对氮素在农田耕层土壤中固存的影响,估算了因子对氮素输入和输出的贡献率;构建了无水文资

    • ISBN:9787030409850
  • 土壤地面高光谱遥感原理与方法
    • 土壤地面高光谱遥感原理与方法
    • 史舟等著/2014-6-1/ 科学出版社/定价:¥79
    • 本专著从土壤可见和红外遥感高光谱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理论基础出发,分别介绍了土壤可见-红外光谱特性和辐射传输原理,以及在当前数字土壤制图、土壤近地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然后以中国土壤光谱库为基础,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如何预测土壤水分、盐分、质地、有机质、碳、氮等关键属性;最后介绍了野外农田环境下土壤高光谱的特性与预测制图

    • ISBN:9787030404749
  • 土壤侵蚀原理
    • 土壤侵蚀原理
    • 张洪江,程金花主编/2014-6-1/ 科学出版社/定价:¥49
    • 依据新的《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土壤侵蚀原理》主要从土壤侵蚀基本理论、土壤侵蚀监测基本方法和土壤侵蚀调查规划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撰写。从认知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入手,着重探讨土壤侵蚀的基本理论、土壤侵蚀发展规律,并使学生掌握调查和监测水土资源及土壤侵蚀的基本技能,掌握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为独立进行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 ISBN:9787030410481
  • 中国土壤地理
    • 中国土壤地理
    • 龚子同/2014-4-28/ 科学出版社/定价:¥258
    • 《中国土壤地理》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壤地理基础,论述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和重要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异;第二部分为土壤类型,分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14个土纲叙述;第三部分为土壤资源和分区,

    • ISBN:9787030389053
  • 土壤水资源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
    • 土壤水资源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
    • 杨贵羽等著/2014-1-1/ 科学出版社/定价:¥80
    • 《土壤水资源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针对当前径流性水资源严重匮乏,非径流性水资源得到日益重视,水资源管理亦从需水管理向耗水管理转变的现实需求,对占非径流性水资源绝对大比重的土壤水资源,在全面论述其生产、生活和生态作用后,重申了土壤水资源内涵,从宏观尺度开展了流域尺度土壤水资源数量和消耗效率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首次综合考虑水

    • ISBN:9787030395474
  • 土壤近红外光谱检测
    • 土壤近红外光谱检测
    • 宋海燕/2013-12-1/ 化学工业出版社/定价:¥58
    • 本书详细介绍了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土壤中对水分、有机质、氮、磷、钾和pH值所开展的一些检测工作,具体分析了过筛处理土壤样本和简单处理土壤样本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及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为了能提高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也为了能更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尽早进入田间实时检测,本书还分别从检测方法、土壤粒径、土壤质地和土壤水分这4方面

    • ISBN:9787122193414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 朱首军,黄炎和主编/2013-6-1/ 科学出版社/定价:¥35
    • 本书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角度,介绍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和作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中关于开发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特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的原则和各项防治措施的典型设计、开发

    • ISBN:9787030374967
  •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
    •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
    • 吴发启,史东梅主编/2012-6-1/ 科学出版社/定价:¥32
    •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由吴发启、史东梅主编,本书结合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特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原理、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培肥、补灌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该

    • ISBN:9787030338358
  • 土壤水盐动态预测及调控
    • 土壤水盐动态预测及调控
    • 张妙仙 著/2012-3-1/ 科学出版社/定价:¥42
    • 《土壤水盐动态预测及调控》系作者(孙妙仙)多年从事土壤水盐动态研究的总结性成果。本书在总结多年水盐动态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土壤水盐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物理模拟与计算机模拟、定位观测和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土壤水盐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建立了土壤水盐动态中长期预测预报的理论和

    • ISBN:9787030337856
  • 水土保持工程学
    • 水土保持工程学
    • 张胜利,吴祥云主编/2012-1-1/ 科学出版社/定价:¥30
    • 本书主要就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常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结构形式、布置、设计、施工等内容进行介绍。此外,还简单介绍了洪沙资源利用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的相关内容。同时,针对工程建设迅猛发展,易引发水土流失的现实,主要就边坡防护工程和拦渣工程布置、设计等内容进行介绍。 本书可作为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

    • ISBN:9787030332844
  • 土壤侵蚀学
    • 土壤侵蚀学
    • 吴发启,张洪江主编/2012-1-1/ 科学出版社/定价:¥39
    • 《土壤侵蚀学》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土壤侵蚀科学的研究成果、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教学特点编写而成的。《土壤侵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土壤侵蚀类型与分布、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与冰川侵蚀、化学侵蚀、人为侵蚀、土壤侵蚀区划、土壤侵蚀监测预报、土壤侵

    • ISBN:9787030331854
  •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
    •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
    • 张甘霖,龚子同主编/2012-1-1/ 科学出版社/定价:¥59
    •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是一本服务于土壤调查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工具书。全书共分15章,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有机物质的分析、全量组成和各种化学性质的测定,以及强酸消化元素、土壤氧化物、原生和黏土矿物鉴定、土壤微形态薄片制备和鉴定等多用于土壤发生和分类研究的方法。此外,还对野外土壤鉴定和原位测定所常

    • ISBN:9787030329790
  • 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
    • 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其研究法
    • 丁昌璞,徐仁扣等著/2011-12-1/ 科学出版社/定价:¥68
    • 本书共13章,包括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有机还原性物质、铁、锰、硫、砷、氧化锰与酚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交叉相邻学科4章,即铁、锰的生物有效性与氧化还原状况、稻根与根际土壤还原性物质的相互作用、氧化还原过程与土壤发生、土壤氧化还原与环境。同时多章对应的研究方法也

    • ISBN:9787030318176
  • 水土保持实验研究方法
    • 水土保持实验研究方法
    • 刘增文,吴发启主编/2011-11-1/ 科学出版社/定价:¥33
    • 刘增文、吴发启主编的《水土保持实验研究方法》综合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课程实验,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设计。其中,操作技能类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科学认知类实验以分类识别、鉴定标本和参观模型为主,如植物、种苗、岩石矿物和土壤标本、水文和侵蚀模型;科学验证类实验的目的在于通

    • ISBN:9787030324733
  • 土壤学
    • 土壤学
    • 耿增超,戴伟主编/2011-8-1/ 科学出版社/定价:¥38
    • 本书是面对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本科专业所编写的基础课程教材,也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系列精品课程教材之一。教材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生物,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土壤水分、空气与热量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土壤溶液与土壤反应,土壤养分,土壤分类与分布,我国

    • ISBN:9787030322326
  • 土壤地理学
    • 土壤地理学
    • 海兴春,陈健飞主编/2010-9-1/ 科学出版社/定价:¥30
    • 《土壤地理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首先,对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学科体系及该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介绍;第三,通过对土壤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及土壤形成因素的分析,介绍了土壤的各种分类体系及其相互关联,并介绍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形成过程及理化性质;第四,对土壤的

    • ISBN:978703028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