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我国国家价值链构建的目标、内容与路径选择,以及政策支持体系,充分赋予我国国家价值链构建与发展的阶段性内涵。书中具体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通过扩大本土市场需求规模,修复产业“断链”与国内经济自我循环体系,从而平衡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的发展;通过本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整合,实现自主发展与外资引进的平衡,解决我国国际代
本书融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现状,提出重庆市与沿线国家及国内其他省份的区域经贸合作策略和政策建议。全书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本书分别从现状篇、贸易篇、外经篇、国内合作篇和政策篇详细介绍重庆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现状、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和政策建
美国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强国,海域宽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达。本书内容分为绪论篇、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篇和海洋经济区篇。第一篇绪论篇阐述了美国领土的扩张过程,沿海地区的划分,以及主要海洋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第二篇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篇,主要阐述了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对工程建筑业、渔业、油气业、船舶制造业、
本书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咨询项目子课题“节能环保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系统分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国际和国内的产业发展情况做了分析研判,结合案例分析,提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路径,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为区域经济学学术著作,主要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问题。内容包括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专题研究篇、附录四个部分。本期报告的主题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总报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背景,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成因和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综
《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2021》为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共建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大科技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视角研究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一批科技前沿动态、科技决策参考和科技智库报告。本书所集结的文章
本书针对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三大产业,深入分析了中国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国际环境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创新与行业变革等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十三五”以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格局的变化,梳理出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同时提出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方法,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
本书以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的布局结构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创新驱动增长问题。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各类创新活动在中国区域间的分布特征及内在形成机制,探讨区域技术布局结构和具体技术领域的专业化对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扩展技术专业化理论的同时提供中国区域的经验证据,为各地区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本书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各市目标产业定位、现行金融财税政策与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运用多种实证方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定位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三大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发展、金融财税政策、金融产业协同发展及金融服务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本书还探究大湾区内部产业结
本书构建立了一个创新性的理论框架(环境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创新地在其中纳入不同行业、考虑环境规制的行业差异,并加入分配机制、劳动力流动及其搜寻-匹配过程,进行了贴近现实经济规律的量化模拟,剖析了环境规制的分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最终从环保、公平、效率全面协调的角度评价了政策的利弊得失。据此本书提出各类环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过一次影响深远的泡沫经济。泡沫被刺破后,经济一蹶不振,自此日本经济进入“低迷模式”的拐点,陷入了长达近30年的慢性衰退,其教训极其深刻。本书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理论,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梳理日本泡沫经济生成
厉以宁教授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他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厉以宁先生的著作全集,尝试归纳厉先生研究经济和现代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阔视野,进而探索性地综述和提炼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本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什么?第二,世
大范围时空连续并且时效性强的农作物分布信息,对于粮食至关重要。虽然土地变化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发布并共享了全球多套土地覆盖数据集。但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缺乏详细的农作物分布信息,其原因在于农作物制图存在诸多挑战。其中大的挑战,来自于不同植被/农作物光谱类内异质性以及类间相似性。本书针对以上难点及挑战,提出了系
本文基于回应中国奇迹何以可能的逻辑需要,以历史发生学、现象发生学、认识发生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以系统发生学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基本架构,揭示其主体、主义、主题、主张等要件之间的层级结构逻辑,以社会有机体方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战略
本书围绕区域协同治理主题,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取得的成效,诊断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并从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京津冀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京津冀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京津冀协同治理创新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系统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全面分析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针对性地提出十四五时
本书设有特载、部门经济运行与管理、产业发展、开发区与园区建设、区县经济、附录六篇,具体内容包括:重庆经济发展概况、科技管理、民政工作、重庆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书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前,中国由经济高速增长调整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平衡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几个问题亟待厘清,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如何?第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第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第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提升的路径是什么?本书正是围绕上述四个问题展开分析,旨在探讨实现中
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将会遵循怎样的产业路径?需要格外关注哪些重点领域?未来的能源体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碳交易体系将如何优化能源结构?绿色投资如何走上可持续运行的轨道?哪些领域可以为碳交易金融工具提供发展空间?本书用令人信服的数据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明确的建议。此书是政府相关部门、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研究双碳问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部分为本书的章至第五章,分别了研究了小康社会的演变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第二部分为本书的第六章至第九章,主要从经济建设、脱贫攻坚、城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