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工是吾国乐界开幕*人,对沈心工所作贡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沈心工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拓意义以及音乐文化的社会推广。本书试图从沈心工一生及其家庭,学习与教职,创作与编撰等,详实地反映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资料收集全面详细,能够为学者对沈心工的专题研究提供有效地帮助。全书篇章布局及材
本书重点从史学角度对《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相关历史信息、社会背景、家世源流和为官交游情况以及《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进行了学术上的考证与研究,并对贾思勰所生活的北魏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制度和这一制度对贾思勰以及与贾思勰相关的汉族士族仕途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阐释与论述。
《政治精英的记忆与自辩》以宋元之际政治背叛者的个人文集为研究对象,力图呈现政治背叛者自己笔下的自己,从而展现其记忆塑造的整体面相和实施记忆塑造的基本逻辑。以此建构出的政治背叛者以记忆塑造的方式进行自我辩护的模型将为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又一种参照与导引。
费振刚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成就斐然的1955级学生中的代表性人物、著名的文学史家,26岁时就由周扬亲自点名作为老中青三结合中的青年代表,与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一起主编了影响深远的蓝皮本《中国文学史》,蜚声海内,成就了那个时代的传奇。2010年《守望》出版,该书相当篇幅即是围绕这部文学史所发生的故事,为研究这段学
这是一部地域性文史著作。从宋元到现代,撷取了徐州史上有代表性的名人,试图以一点反映全面。古代写了徐州诗人陈师道与其师友的交谊,和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剌与徐州的关系。现代写了郁达夫、盛成、臧克家。对这三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着重聚焦于在抗日战争初期徐州会战时,他们到徐州劳军和对徐州会战的报道。至于中国将军黄樵松与美国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从张涟家族的事迹入手,确定张涟家族的世系,并考察张氏家族的重点人物及其事迹,介绍张氏家族成员的造园理念与园林作品。其次,深入考证张涟家族的社会交往关系。作为松江大族,张氏社交较为复杂,与诸多社会名流交往甚密。最后,本书对张氏叠山造园的一些目前未能总结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与其同时的叠山造园家张南阳、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下册)》收录了从咸丰二年到光绪九年的32年间,左宗棠和家人通信的160封家书及深度解读,其间左宗棠经历了鏖战太平军,进剿捻军,平定陕甘,兴办洋务,克复新疆,督师福建等重大历史事件,书中包含了左宗棠为人、为学、治国、治军、治家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思想,堪称晚清历史的生动纪实。
本书以南宋四明史氏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政治、文学、文献等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重点揭示了其作为政治家族与文学家族的重要特征。本书认为南宋四明史氏家族确实在整个宋代家族中具有典型意义,不但发展迅速,政治地位与成就冠绝一时,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自有特色,涌现出一批以学术或文学见长的代表人物,对四明乃至全国都有着深刻而持久
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活态的,它的传承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继承、发展、创新和完善,其中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又对它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书以近代社会转型为大背景,以甬剧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展现曾经活跃在上海、宁波两地的二十余位具有代表性的甬剧传承人的演艺经历、生平主要事迹和他们对剧种发展的贡献,揭
《一别,如果永不相见:张爱玲传(珍藏版)》张爱玲,似一个华贵迤逦的民国梦境。她有着显赫的家世,在镀金的背景下开始传奇人生。生命辗转,她见识了繁华,也体会了繁华逝去后的颓唐。她是傲然于世的海上花,才华横溢,惊艳文坛,却在遇见爱人时低到了尘埃里,卑微地绽放着幸福之花。百转千回的人生路上,她在世俗中精致地活着、爱着、痛着、执
《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珍藏版)》她有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梦,有自己的爱。她是谜一样的女人,曾经为爱远走他乡,行走于茫茫沙漠,享受人生的美好。她是三毛,一个特立独行、笑靥如花的女人。她的生命因为橄榄树而不再苍白,为了生命里那些精彩的期待,为了生命里那些*纯净的爱,她在滚滚红尘中挣脱生命的枷锁,走向天涯海角。她虽然选择了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珍藏版)》她从人间四月天走来,宛若白莲,顾盼生辉。她是林徽因,游走在《再别康桥》的诗句里,穿梭在古建筑的名词间,换得一世情缘、三世爱恋、千篇赞颂。无论岁月静好,还是时代激荡,她始终面不改色,优雅前行,用蕙质兰心,照亮一方天地。她是诗人徐志摩的痴恋,是建筑师梁思成的贤妻,是学者金岳霖的挚爱。她
本书首先对李瑞智本人的外交生涯、学术背景及其汉学、中国学研究进行梳理,从而在整体上厘清其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关于盎格鲁-美利坚文明与东亚、南亚-中华文明历史渊源、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他对这一不同模式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共性的论述以及他追根溯源,用“反证”或者说“还原”的方法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集刊,曾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3辑。因经费困难中断十年。2017年在本社出版第1辑。《郭沫若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14辑)主要内容为关于郭沫若的文学研究(郭沫若古体诗用韵考、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埃及元素)、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辩证、文献辑录等方面。字数大概24
辽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先后涌现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孟泰,炸弹在车间旁爆炸,也手不离摇把,坚守岗位的马恒昌,“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新中国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职工技术协会发起人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等工业战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在60多年里,吉林人民发奋图强,不断创造出新成绩,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有“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黄大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出一流业绩。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作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主要基地,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这里先后涌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工人的成长、奋斗。还有产业工人的楷模李守堂;学铁人,立新功的“新铁人”申冠;有提出“宁肯把心血熬
本书分上下篇,分别对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的生平及史学著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上篇综合各种相关记载,将范祖禹的生平划分为成长奋斗期、修书蓄积期、政治生涯期三个阶段,重点对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梳理,尤其重视对其在各个时期的交游以及心理活动的研究。下篇重点对范祖禹参与修纂《资治通鉴》以及自修《唐鉴》的原因、过
陈厚群自传:追梦人生
王永炎先生(1938—),河北顺义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留校工作。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晋升为主治医师、讲师。1981年5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4年2月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5月评为主任医师。1987年6月复评为教授。1997年4月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同年10月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