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中药外用制剂研究和开发的专著,编者汇集了国内著名的外用制剂专家,作者专业水平高,书中内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本书第一版自2006年、第二版自2014年出版后,深受广大专家和读者的欢迎。书中主要介绍了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经皮给药的生理与物理化学基础、材料学基础、制剂类型,经皮给药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第二版中新
本书图解直观,速记实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并对每味中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书收录了百余种常见的中草药,并按功效分为18大类。每味中药都配有饮片图,还详列了其别名、性味归经、功效、来源、用量、配伍应用、附方、注意事项及选购等,内容深入浅出、精简实用。 本书方便携带,彩色侧页眉易于查找,还附有自制药
本书在阐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的概念、种类、特性,超临界流体热力学、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过程与设备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的研究实例进行了系统归纳,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本书详细介绍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20类350余味常用中药的所宜病症(宜)与专家特别提示(忌)。读者通过本书能够熟练掌握这350余味中药的宜与忌,有助于临床治疗,提高药物疗效,较少药物不良反应。为了让读者能更全面掌握中药的应用,还增加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剂量等,并对单味中药的使用方法及适宜
本教材根据高职高专中药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依据国家职业资格《中药调剂员》标准编写而成。教材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根据中药调剂岗位常规工作内容,按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为八个教学项目,设学习目标、课堂活动、知识链接、同步训练等板块;下篇包括十三个实训内容,为教师组织实训教学与技能考评提
本书精选了常用中药饮片400余种,每一种饮片都配有特征清楚、颜色真实的图片,每幅图片均有标尺,以示饮片的实际大小,并对细小的子实类药材、细微特征放大显示,令读者一目了然。为使初学者快速辨识饮片,作者将每种饮片的主要鉴别点归纳为琅琅上口的简明口诀,只需记住一两句口诀就能识别常见的中药饮片。本书适用于中医中药专业学生、从事
本书对野山参的应用历史、产地、生长环境、功效、使用方法及禁忌进行了概述,将野山参性状鉴别原则归纳为以体、皮、纹特征为主,以芦、须特征为辅的综合判定方法,并借助原色图片对野山参纯货与籽货、移山参、园参、西洋参及工艺参的性状区别要点进行了论述。本书还总结了俄罗斯野山参、大马牙人参、西洋参等不同品类的分子鉴别方法,丰富了野山
本书收集历版中国药典、局颁标准、部颁标准(含藏药维药蒙药)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中药材及民族药等标准120余册,收录其你收载植物药材的所有基源植物,并对其中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进行归纳、考证和校订,共整理出药材基源植物221科2965种。
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有效化学成分。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糖类和苷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本教材主要包括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和中药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和命名,中药的炮制,中药制剂,中药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味,其中包括附药味,按主要成分分章介绍,每章现有概述,后分述各药。附录包括中药药名笔画索引、中药药名拼音索引和原植、动
本书包括妇科、儿科、脾胃病科、重症医学科等25个临床科室531首方剂。全书按照各个方剂的首个英文字母进行排序,每则方剂按组成、功用、主治、方歌编排,部分方剂附有“趣记”。
本书是在保留上一版写作风格的基础上,结合陈老及其弟子近30年来的临床经验重新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小四五汤;三黄四逆散;二小汤;头痛神效丹;四君子汤;二陈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等。
本书内容包括:总论;中药药性研究;中药药效评价研究;中药药式动力学研究;中药毒理学研究;生物力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与前沿等。
本书主要对沉香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真伪及品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沉香的药理活性及其应用前景;沉香的真伪及品质鉴定。
本书共二十章,内容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止血药、安神药、开窍药等。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0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197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为了安全起见,在一些有毒植物的性味功能后面标明“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等字样,提醒读者慎用。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197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收录我国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共200种(包括变种),主要从植物资源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等,有些种类还有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