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畜禽繁殖与改良和猪的生产与经营两部分,包括复习内容、要求、题型示例和参考答案。并附有近两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考试的试卷和答案。
本书内容有:农作物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2008-2009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书为2010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复习指导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有: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和参考答案,同时还收录了近两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种植类基础课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动物疾病病理诊断学》重点介绍了动物疾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的科学技术及方法,以主要篇幅对各种动物具体疾病的病理剖检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增加了许多动物疾病的试验研究性病理发展过程特征的描述,不但为广大动物疾病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动物疾病的病理诊断依据,而且为动物疾病病理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研究方法。本书共15章,第一~四章为动物疾病
《堆肥微生物原理及双孢蘑菇栽培》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介绍堆肥的生物学原理,包括堆肥的生化过程、堆肥动力学、堆肥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堆肥微生物学、堆肥中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堆肥中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堆肥腐熟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下篇内容将堆肥技术与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在介绍食用菌生物学知识和菌种制作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林业生物技术概论、细胞工程(工厂)原理、植物细胞工程、林木良种繁育工程、基因工程原理、林木基因工程技术、林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其评价与管理、林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用次生代谢生物技术共10章。全书内容根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由浅人深,总结和融入了作者多年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和成果,既有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9)》将围绕发展这一主线如实描绘出2009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全面风貌。《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9)》围绕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情况、应用进展情况、部委推进情况、地方探索情况以及基层调研展开,同时,在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基础上,借鉴专家视点,《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
本书共20章,包括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作物繁殖方式及其育种特点、传统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生物技术育种理论与方法、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育种方法、区域试验与良种繁育、作物育种田间试验技术等。本书是农业学科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为研究生、教师、科研院所及其他相关学科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收录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指导的研究生、博士后发表的有关水稻、甘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番茄、水仙、香蕉、柑桔等植物病毒及其他病毒的诊断、监测与控制的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原创性论文,其中一些基本理论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被国内外同行引用,在生产上、学术上都有重要意义,集成出版会有重要科学价值。
本书收录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指导的研究生、博士后发表的除植物病毒外的有关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及其致病、流行、监测、防治的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原创性论文;为适应农业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需要,本所从2000年起还开展了植病经济学和植病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并招收了研究生和博士后,该领域发表的部分原创性论文也被收录
本书由园艺产品品质构成的化学成分、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及控制、采前因素对园艺产品贮运性的影响、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运输、贮藏方式与管理、果品贮藏、蔬菜贮藏、花卉产品的保险与贮藏等10章构成,涵盖了果品、蔬菜、花卉等产品采后成熟衰老、品质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其控制的技术、条件与设施等。前7章系统地反映了相关的基础
本书共8章。绪论和第1~3章分别论述植物害虫检疫概念及发展历史、植物害虫检疫的生物学基础与风险分析、植物害虫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的原理与方法等。第4~8章,分别介绍了我国公布的主要检疫性害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检验检疫技术以及检疫处理与防治方法。每章附有指导学习的导读、鉴别近似种的检索表和一定数量的复
本书包括绪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技术、园艺植物脱毒与离体快速繁殖、园艺植物种质离体保存与无性系变异筛选、园艺植物的细胞工程、园艺植物的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园艺植物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转基因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园艺植物的分子标记、园艺
《中国苦荞》主要对苦荞的生物学特征、起源分布与进化、种植资源及遗传育种、高产栽培技术、主要营养及活性成分、苦荞黄酮的提取、分离及鉴定、药理及临床研究、传统食品、营养及保健食品开发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花生根瘤菌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欧盟框架项目。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地揭示了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针对“天府”花生系列品种,以及四川花生种植区酸性及石灰性紫色土特点,阐明了花生根瘤菌的有效性和竞争性与花生品种、土壤养分条件的最佳匹配
本书是Springer出版的植物病害流行学英文材料TheEpidemiologyofPlantDiseases(SecondEdition)的中译本。内容基本包括了植物病害流行学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病害诊断、病害评估和产量损失、病原毒性和抗药性变异、病原真菌侵染策略、植物抗病性、病原传播、病原群体动态、病害流行时间动态
全书分为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两大部分,系统介绍了麦类作物、水稻、杂谷类等作物病虫害的鉴定诊断、发生规律、预测技术与综合治理,并附有病虫形态、危害状插图。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列有相关参考文献。本书是高等农业院校非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统编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该课程教学的选用教材,同时也是农
本教材为新形态教材,内容翔实,文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共插入500余幅病理图片,均链接有二维码,扫描后可呈现高清图片。其中,部分病变较为复杂的图片配有语音解释说明,可更加直观地展示病理形态学的特征。本教材除绪论外,共二十章。第一至六章介绍基本病理变化及肿瘤病理,为认识动物疾病的病理形态打基础;第七至十三章介绍器官系统病
本教材以阐明饲料的化学组成、转化规律及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为目标,系统地介绍了饲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其结构体系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化学成分与营养特性、饲料配合的原理和方法,并适当增加饲料加工、贮藏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全书内容按连贯性、易教性和易读性原则,分为12章,每章结束后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2版)》共19章:粮、油、蔗、烟、麻病害5章;热带、亚热带果树等病害9章;蔬菜病害4章;草本蔬果类蔬菜(植物)灾害性病害1章。本书详细论述病害共156种,有重要病原物插图111幅,原色症状图102帧,以便读者实际应用时对照识别。书末附有“汉英拉植物病害及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