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四期)”成果系列丛书的第四卷。全书围绕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的院士和专家组成,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组织十余次
本报告依托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从空间维度(16个城市或两省一市)和时间维度(2000~2018年)展开,基于长三角核心区的教育发展演变态势、构成、结构关联等视角,用详细的数据客观反映了长三角核心区的教育特征与变迁,较好地把握了长三角地区教育要素状况、特征,有助于提升各类决策者分析判断的有效性、精准性。
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的要素约束下进行的,资源和要素的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本报告依托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审视长江三角洲核心区16个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的农业发展情况,分别从农业生产、农业要素投入、农业实物产出、农村发展、农民收支等方面客观展示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
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本书分析了新时代对中部地区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中部地区发展
《“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聚合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专家资源,综合了国际科技合作的诸多成果。《BR》本报告主题是“‘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着重介绍了“一带一路”联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如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等),内容涉及
科学的“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本书基于“生态为底,底线管控,实用科学”的原则,在市县层面深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框架,在沈阳市、温州市、兴安盟两市一盟进行了“双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和实践,尤其是科学划定并优化国土的生态网络空间、**农业和农村空间、城镇增长边界
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书紧密围绕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异质性贸易形式隐含碳排放核算、贸易隐含碳足迹跨境次数核算、基于投资的碳排放核算等一系列方法体系,有益于读者认识全球产业分工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探索应
本书是作者近四十年从事贫困研究的心路总结。书中系统总结了我国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为基本目标所构建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和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认为这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保障,不仅为彻底解决困扰我国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师团队的研究成果汇集,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脱贫攻坚为研究对象,从体制优势、民主治理、政企协作、引领型市场体制、国
本书专稿深入全面剖析国家力量与村民自治的互动关系,探索新时期乡村治理模式;扶贫研究栏目从教育扶贫与治理贫困代际传递、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合作社益贫性等视角阐释贫困原因、分析贫困治理活动等相关内容;人口研究栏目探讨了流动人口及其相关问题;边疆研究栏目聚焦边疆地区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可行路径,以及非传统安全理论视野下,分析
本书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七大任务”等重点任务,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案例分析、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分上下两篇展开分析。上篇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形成重要增长极、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定位展开,下篇围绕“七大任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
本书基于卫星**观测到的全球CO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结合碳排放实证研究的**进展,参数化全球主要国家未来碳税、碳关税、碳交易等政策减排方案,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气候变化经济学理论方法、模型与技术体系,模拟碳排放和减碳对产业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的经济影响,揭示全球CO2非均匀动态分布、
本书以可持续发展管理为核心,从区域与管理、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环境管理与PRED协调、地理工程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区域管理的原理和学说,为读者展示管理一个区域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巧,并从管理学角度对我国的一些发展问题提出建议。书中大量内容涉及地方行政官员和区域规划与管理人员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尤其在科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以期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书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研究的**成果,并在进行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剖析科技与经济融合走在全国前列省区市的经验和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创新体制
本书稿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县域经济问题的体会的总结,也是作者结合十四五规划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认识。全书分别从县域经济的理论、县域产业发展、县域人口转移、县域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者认为应当健全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的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梳理了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基于绿色发展既要发展又要绿色的基本认识,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以科学把握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演化态势,辨识绿色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探讨了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本书的主要结论有:一是强调可持续性
本书为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撰写的2019~2020年度报告。书中首先阐述了南南数字合作的概况和概念框架,介绍了影响南方国家经济活动数字化的因素;其次重点论述了数字技术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数字化引发的金融转型以及金融科技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再次,评估了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在
本书以绘就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工笔画为主题,选取了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30个智库一系列有见地的研究报告,分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出共建国家应做到相向而行、协作前行、合作共建,增强政治互信和实现民心相通,认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本报告是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简称西部院)围绕西部文化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报告秉承西部院一贯坚持的东西互动、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基本理念,对西部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从西部文化的特点出发,梳理了西部文化的历史脉络,对西部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起源、西部民族与多民族文化、西部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等比较宏观的问题进行总结
本书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殊资产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特殊资产50人论坛,组织行业内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对我国特殊资产行业从2020年以来的发展动态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介绍。书中分为四部分: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篇系统地阐述了特殊资产行业近年来的整体运行情况;行业改革与发展篇基于不同角度介绍了特殊资产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