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海水养殖空间规划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内容,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管理政策、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并以桑沟湾为例介绍了海水养殖空间管理所依据的水产养殖分区、环境适宜性评价、生物个体生长预测、养殖容量估算和依托计算机的空间规划决策支持工具等。本书可为我国海水养殖水域划分与管理、养殖场选址、养殖品种与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有机水产养殖理论与实践——以河蟹有机养殖为例》一书以河蟹有机养殖为例,介绍了有机水产养殖的部分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全书从现代常规农业存在的问题引出有机农业,进而引导出有机水产养殖,简要介绍了有机水产养殖的国内外现状;然后以河蟹有机养殖为例,详细介绍了有机水产养殖技术,包括河蟹有机饵料以及有机饵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河
随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生态渔业成为我国湖泊和水库等大水面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大水面生态系统健康维护、水质保护、资源利用和水产品供应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丹江口水库是世界上的水库之一,具有供水、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旅游和增养殖等多重功能,渔业发展必须以保护水质为前提,与其他产
《水产养殖生态学(第2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认定的水产学科研究生教育7部核心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水产养殖模式(系统)的构建原理。《水产养殖生态学(第2版)》第二版除对版内容进行系统性完善外,也更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水产养殖生态学(第2版)》的特色主要表现
本书从当前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近年来对虾养殖生产实践的一些实际问题,详尽介绍了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结构特征、生态习性,重点围绕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高位池精细养殖、滩涂土池养殖、低盐度淡化养殖、越冬棚养殖、小面积温棚养殖、盐碱池塘养殖、工厂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工程化零换水养殖等多种对虾养殖模式
水是生命的摇篮,维持水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生物链。鱼类生物量保障需要通过产卵场的功能保障来实现。鱼类产卵场管理将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江河鱼类产卵场功能研究》通过观测鱼类早期资源发生过程与径流量关系,产卵场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解剖分析了与鱼类早期资源发生相关联的产卵场功能单体、功能流量、水文水动力作用机制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了解小龙虾,主要介绍了小龙虾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第二章稻田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稻田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三章池塘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池塘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四章其他水体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其他水体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五章虾稻病害绿色防控,主要阐
稻鱼共生系统是人类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将水稻和鱼类种养在同一稻田空间中的系统。分布在浙南山区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具有千余年的历史,2005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机构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机制是什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本书的作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持续十几年的
本书共收录了830种海洋鱼类,主要采集于南海各海区,隶属34目,164科。每种鱼类配有原色照片,标注了拉丁学名、中文名、俗名,并对形态计数特征、栖息分布和摄食习性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便于使用者参考学习,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图鉴工具用书。
斑点叉尾鮰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较为成功的一种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其产业结构日益完善,已成为我国经济性状较为优良的饲养鱼类品种之一。本书共9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斑点叉尾鮰国内外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繁育和养殖技术模式及要点、病害科学防治技术措施、配合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和制作、产品后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控制以及斑点叉尾鮰美
本书详细总结了近20年著者及其研究团队在辽宁滩涂贝类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5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了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薄片镜蛤、日本海神蛤4种滩涂贝类的繁殖生物学,包括性腺发育周年观察、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与产卵有效积温、生态环境因子对幼虫及稚贝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室内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等;第五章为其他滩涂
蟾蜍以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人工养殖蟾蜍,成本低,收效高,技术简单易掌握,是一项科学致富的好途径。本书在介绍国内蟾蜍养殖的常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系统讲解了蟾蜍的养殖场建造、生产设备设施、营养需要及饵料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投喂、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以及蟾蜍产品的采集加工等主要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具有很
哲罗鲑是大型凶猛性鲑鳟鱼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本书是一部有关哲罗鲑科研工作的原创性专著,主要依据近20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哲罗鲑养殖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系统概述了哲罗鲑的分类地位、种类和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以及生物学特征
本书聚焦于由二氧化碳过量排放而引起的海水酸化问题,在著者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著者近年来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海胆种类为对象,首次系统地总结了海水酸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海水酸化对海胆早期发育、生物矿化作用和成体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海水酸化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洋渔业资源影
本书可使读者对北黄海经济贝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掌握贝类饵料生物的实用培养技术,对水产养殖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水产养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中职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我国的小龙虾养殖主要以稻田养殖为主,小龙虾稻田高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稻田工程、小龙虾种虾投放、幼虾繁育、虾苗投放、成虾养殖、水稻育秧、水稻栽插、水稻施肥、水稻除虫、水稻收割等环节,涉及小龙虾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调控、底质改良等辅助环节,本书通过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现场的大量高清彩图和配套二维码视频,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
本书是对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06年在珠江肇庆段开展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定点和周年监测的方法,呈现肇庆段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周年动态变化、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多度等。本书是“河流生态丛书”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抓手。本书作为修订版,以“繁、养分离,计划放养,高效养殖”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小龙虾生物学特性,苗种规模化生产、生态高效养殖、捕捞运输及病害防治技术,其中,重点总结、介绍了目前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生产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虾连作、共作及连作共作配合的最新做法
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中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此书总结草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遗传评价,种质创新,种质利用和基因组学利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
《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综述了脉红螺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物学特点、生态学习性和增养殖产业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脉红螺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特征,摄食、交配、产卵、潜沙和残食等行为学特征,幼虫孵化与发育规律,幼虫变态调控机制,以及脉红螺苗种繁育与增养殖技术,可为脉红螺增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