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3辑,以“东亚思想与文化史”为主题,收录专题研究论文16篇,作者大部分为成熟学者,如孙歌、唐晓峰、唐永亮、罗敏等,也有北大历史学系的优秀博士生,研究内容包含日本考古、思想文化、儒学思想等;另外,会议纪要、学术评论、学术通讯栏目各收一篇。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总第26卷,设立“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研究的是什么?历史认知从何而来?该如何进行历史研究?本书结合大量实例,不仅从宏观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历史研究的原则、方向、方法,专门论述了在历史研究中使用计量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同时对年鉴学派、结构主义、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等西方史学流派的损益得失一一进行了评析。本书于1989年获苏联国家
本书围绕徐中舒学术思想渊源、流变与转向,史料分类、澄滤与扩充的理论与方法,徐中舒与古史辨的学术互动,徐中舒的古典文献研究,以及其上古民族文化东西二分论之再构、古史分期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理论研究、巴蜀文化与西南地方史研究等专题,对徐中舒史学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勾连贯通的周密论述与深度发掘剖析。本书是一部深入系统探讨徐中舒史
本书在利用中国历史研究院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史学研究、文献资料、学科评价、学术期刊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反映2020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本书既是对2020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的全面分析,也是运用大数据对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同时,通过专家推荐和业内外评选,了解专业内外对史学研究热点、趋势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重点收录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领域优秀学术成果,特别是发表学术期刊无法承载的长篇文章。本书是总第4辑,收录《武丁以前卜辞新探——以“原子组卜辞”为中心》、《〈金史〉源流、纂修及校勘问题的检讨与反思》、《
本书是量化历史研究的专业性辑刊。本辑内容涉及国家间长期经济发展差异与语言根源研究,政治制度与银行行为研究,方志、族谱的量化应用研究,文化、地理与历史时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研究,通商口岸、铁路与近代教育发展研究,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力资本影响研究,以及书评、研究回顾等。其中不乏名家新作和青年学者的力作。本书论述规范,颇具学
本书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的个人论文集,为作者2008~2021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人类解放”“启蒙理性及现代性”“唯物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作者通过在历史追问中呈现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在未来视野、未来想象中回溯历史的位置与纵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5卷,特设专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刊发杨共乐、汪高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4卷,主题为“中古时代的知识、信仰与地域”,分为“知识的分类与利用”“信仰与生命史”“山林世界”“认知南方”以及“北境族群与政治关系”五部分,所收文章均是青年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无论是考证内容还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2辑,为“海洋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号”,收录文章14篇,各篇文章围绕海洋史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度、东非等国家和地区。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已经初步经受学界检验的优秀青年学者。
阿拉伯史学兴起于公元7世纪中叶,在时间跨度方面远不如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但它起步晚、发展快、史家多、书量大、内容繁、记述细,毫无疑问是世界史学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分支。仅在古代,就有约5000名穆斯林史学家给世人留下了约12000种史书(其中大部分是用阿拉伯文写的)。作者通过整理大量的古代阿拉伯史学文献,利用分期方法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格尔达·勒纳女性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比其史学研究演变历程与美国女性史学发展进程,从宏观上勾勒出格尔达·勒纳的整体史学思想框架,探究格尔达·勒纳与女性史学转型的关系,兼顾探讨女性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同时,本书还在整体上探索格尔达·勒纳女性史学产生、发展与20世纪后期美国现代女性史学的诞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4卷,新增了影像史学研究、读史撷英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
本书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
《北大史学》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1辑,是2020年11月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对话: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史参与学者的论文集,主要围绕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中国史、世界范围内国家的现代转型展开研究,内容涉及:殷代的社会结构、前现代游牧国家的发展特征、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转型
作为范式的传统标签,殖民研究是欧洲的,区域研究是美国的,地域研究是日本的,区域国别研究则是中国的。在全球学科发展脉络的大背景下,本书探讨了区域与国别的概念、区域研究的谱系,以及“区域与国别之间”的维度。结合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本书从学科方法论与个案专题研究两大层面,系统考察了区域与国别究竟是为什么暨到底是什么等当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第3辑,收录了6篇文章。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张荫麟(1905-1942),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荫麟讲中国史学之大观/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节选张荫麟先生一生发表的重要论述,以窥一个天才史学家的治学精神,细数了历代大师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以飨读
《何炳松讲通史新义/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分上下两编,上编十章,下编十一章,共二十一章。上编介绍了社会史料研究法,下编介绍了社会史研究法。整体上包括史料的理论、考订、来历、诠释、诚伪及正确,事实的利用与编比,历史的种类,社会史的现状、系统、困难及与其他历史的联系等。《何炳松讲通史新义/大师讲堂学术经典》从整体上介绍了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