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清查水土流失现状,以土壤侵蚀分区为基础的水土流失调查将更加高效可靠.本书就中国的土壤侵蚀分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分区与土壤侵蚀调查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指出土壤侵蚀分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有限,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甚至引起生态功能丧失,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靠天吃饭的农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学者依据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和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威胁粮食安全。而土壤侵蚀量的定量监测与评价是开展有效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磁化率概念、表现特征,以及采样技术和测定方法;土壤磁化率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原理及理论基础,以及土壤磁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对应关系。
本书是多年来关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形成与固定系统研究的集成,是作者主持和参与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凝练与总结。主要涉及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特征、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根系和枯落物对土壤有机碳贡献、土壤有机碳形成机制、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机制、植被-土壤-根系各界面土壤碳形态及其转移特征、土壤微生物碳泵参与
本书重点围绕气候变化与农业物候关系研究,从地理学视角,首次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一定历史观测期内中国九种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高粱、谷子、油菜、花生)的物候变化趋势,明晰了作物物候对关键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时空分异规律,量化区分了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措施对作物物候变化的影响,系统评价了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措
本书系统介绍土壤学学科领域范畴内研究内容的专业基础知识,将运用土壤学、生物学、化学和环境学等交叉学科的基本原理阐述土壤中由土壤生物、有机质、矿物等关键土壤活性组分调控下的碳、氮、硫、磷等关键元素及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与理论。全书共九章,可以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的需求,帮助有自主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掌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评估研究》一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评估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全面反映了项目6个课题4年的研究成果。本书分为十个章节,主要内容有: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评估研究背景、国内外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发展现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与应用、化肥农药减施增
本书阐述了我国化肥农药施用情况及减施技术研究进展,对我国化肥农药施用基线及环境效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我国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环境效应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提出长江中下游水稻、茶园、设施蔬菜和苹果等环境友好型减施增效的典型技术模式,并对环境效应监测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书为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理论与实践丛书,构建了
本书对农业物联网中的时空数据采集、数据提取、冗余数据处理、分簇优化、路径规划、轨迹预测、轨迹纠偏、数据融合、宕机预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这些技术、算法及模型进行融合,设计并实现农业物联网技术框架,去系统解决农业物联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书主要为从事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相关工程人员及其他自学者提供学习参考。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二版)》详细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效应、理论与实践。《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二版)》共9章,第1章简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农业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2章至第5章介绍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效应和原理;第6、7章总结了农业生物
本书针对现代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提出了生态农田的基本概念、边界及特点,介绍了其中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技术。从养分、水分、病虫害、杂草等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农田的管理技术和综合增产技术,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探讨了生态农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介绍了生态农田的经营模式、发展策略及推
土壤中蕴育了大量的生命有机体,这些生命有机体及其环境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之间的互作,以及土壤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传递和流动,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地下网络和生态过程。本书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与土壤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土壤动物与动物、植物根系与根系、土壤微生物与微生
砷是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类金属元素。本书基于我国农田砷污染现状,从降低农田砷活性、减少作物砷吸收和转运、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我国农田土壤中砷的基本状况、土壤对砷的吸附解吸与固定、外源砷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水分状况对土壤中砷有效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客土改良、施用钝化剂、应
本书根据环境监测相关国家标准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和评价的操作技能。本书可作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农业环境技术等环境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
本书是在山东省招远县试点的基础上,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编写而成,并作为烟台各县、市、区开展土壤普查的技术指导工具书。全书包含土壤普查文件与方案、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土壤普查工作底图制作与样点布设技术规范、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极大丰富了农业信息获取手段,在农情监测、灾害评估、产量调查、植被表型获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无人机已成为空天地农业遥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著者团队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在近10年中持续开展农业无人机定量遥感研
本书聚焦东北黑土区长缓地形和人为垄作共同影响的特殊坡面汇流-侵蚀过程,针对当地现有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占地多、扰动强、效益不持久等问题,研究揭示不同降雨、地形和垄作方式下的坡面水土流失规律,阐明垄作长缓坡理水减蚀机制,探索坡面降雨产流和侵蚀产沙预测模拟方法,研发生态节地型理水减蚀措施及其优化配置技术。
本书以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454431个表层土壤样品数据为基础,按行政区、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岩类型、土壤类型、成矿区带、流域单元等不同统计单元对耕地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了贵州省耕地土壤地球化学系列参数。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指标,镉、汞、砷、酸碱度等环境指标,以及硒、锗
本书结合当前土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相互作用、功能及退化和恢复。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第二章侧重解析土壤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第三至六章分别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土壤生物及其作用;第七章重点阐述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恢复与重建的理论
本书对全球盐渍化这一重大问题,从相关的土壤学、水文学与植物学的基础理论、测定与监测方法、模型模拟及利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概括性综述。同时,本书以建立可持续的高效农业体系、保障世界未来的粮食安全为目标导向,论述了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10个重点领域;综述分析了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或流域的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及管理案例;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