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核过程的概念、系统及应用(原书第7版)》是美国关于核物理、核系统和核能应用方面*流行的教材之一,先后出版了7次。《核能:核过程的概念、系统及应用(原书第7版)》共三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和原子核、放射性、核反应、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第2部分介绍辐射及其应用,包括辐射生物效应、辐射标准和辐射探
本书共11章,主要介绍了活化分析技术(包括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和带电粒子活化分析技术)、带电粒子核反应瞬发分析、带电粒子弹性散射分析(包括卢瑟福背散射分析和轻元素分析)、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正电子湮没技术、加速器质谱分析、中子散射、基于中子的元素成像技术等现代核分析技术的背景、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发展
本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同步辐射的产生、性质、实验方法、应用实例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第1、2章介绍同步辐射在物质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及实验方法。第3章介绍用同步辐射表征技术探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4章主要介绍同步辐射在物质成核生长、能源存储与转换以及多场调控下物质变化的应用实例。第5章介绍全球同步辐射光源的分布,概述
本书共11章,简要介绍了回旋加速器发展历史及基本原理,系统地论述了回旋加速器束流动力学、主磁铁、谐振腔、离子源、注入系统、引出系统等相关基本理论及对应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回旋加速器真空系统、电气电源系统、控制系统等相关工程技术原理和设计,同时对超导回旋加速器和FFA加速器的发展历史、设计原理等作了全面地介绍和分析,此外,
本书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核反应堆原型系统CVR1.0的核心技术,包括数学物理建模、大规模并行算法与优化、软件实现及验证等。本书内容充分反映了高性能计算与核反应堆技术紧密交叉的**成果,并和欧美同类研究对标,具有前沿性。第1、2章综述数值核反应堆研究的现状和典型成果。第3章定量分析反应堆主要物理过程高保真数值模拟对计
本书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为加强核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数学课程教学之间的协作而编写的。编者将十年来教学、科研工作中涉及数学的部分进行了总结,针对核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核反应堆物理、自动控制原理等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归纳出34个数学知识点、32个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并整理撰写出15个知识点案例和11个大
AP1000和华龙一号是具有****水平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的代表,AP1000和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工程首堆均在我国建造,其核岛关键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异形整体锻造主管道、堆内构件、主泵等,上述关键设备的大型一体化设计和服役寿期延长对材料技术及其部件制造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中,压力容器508-3-1钢超大型锻
本书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锆石晶格固核(Pu,NP)机理与稳定性研究”(42172050)及西南科技大学新能源与核环境材料研究团队多年来在人工合成矿物固化放射性核素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书分为放射性废物概述、锆石作为锕系核素固化基材的判据、人工合成锆石固化体的方法(微波烧结、熔盐法、溶胶-凝胶法等)、人
本书基于统计法提出海域核动力工程、建筑工程环境保障的HVAC室外空气设计参数,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用于海域工程HVAC设计气象参数预测的可行性,并建立适用于未知海域设计气象参数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ELM模型。本书不仅可为我国环太平洋海域核动力工程环境保障及其控制系统提供设计气象参数,而且可为岛、屿、礁、滩及海底油气开采等工
本书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出版社系列丛书《工程材料》(MaterialsforEngineering)的第一卷。作者为俄罗斯V.G.Khlopin镭研究所的BorisE.Burakov,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MichaelI.Ojovan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WilliamE.Lee。《BR》本书总结使用晶体材料(如晶体陶瓷和大
本书是以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成果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华龙一号”的研发历程、安全理论、系统设计、厂房结构与布置、运行调试、安全分析及评价等。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介绍了“华龙一号”的总体方案和各功能系统,包括反应堆及其冷却剂系统、核辅助系统、专设安全系统、设计扩
本书围绕粒子束技术空间应用,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由第1、2章组成,主要介绍粒子束技术发展现状及空间应用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空间电子型粒子束定向能装置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由第3~5章组成,重点介绍了粒子束空间应用机理、空间环境及粒子束空间传输等;第三部分由第6~12章组成,分别介绍了空间电子型粒子束定向能装置系
逐日之路 : 人造太阳点亮能源梦想
《辐射探测与防护实验》根据四川大学核专业多年实验教学经验,选编了22个实验项目,从科普实验、认知实验到基础实验,由浅入深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包括: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学,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探测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活度、能量、时间、剂量测量技术,辐射屏蔽防护,环境辐射监测等.附录列出了四川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室开设课程
《钆锆烧绿石固化体的SPS烧结及固核机理》系统地介绍高放废物固化处理现状、钆锆烧绿石及其作为高放废物固化基材的制备方法、SPS技术及其在高放废物固化体制备中的应用、钆锆烧绿石的SPS制备、钆锆烧绿石模拟单核素固化体的SPS制备及固核机理研究、钆锆烧绿石模拟双核素固化体的SPS制备及固核机理研究、钆锆烧绿石模拟多核素固化
《一个不可或缺的真相——聚变能源如何拯救地球》作者一生从事有关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实验和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真相——聚变能源如何拯救地球》试图从气候变化和能源着手,清晰、公正地把事实真相呈献给读者,主要讨论了受控聚变的物理原理与技术。《一个不可或缺的真相——聚变能源如何拯救地球》会告诉读者,聚变研究已经进展到哪里、还要走
本书涵盖了我国核电厂一回路源项和排放源项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11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我国核电堆型、核电厂正常运行辐射影响及安全要求、一回路源项和排放源项的研究历程与源项框架体系。第二章介绍M310、WWER、AP1000和EPR等堆型引进时的一回路源项和排放源项。第三章至第五章系统总结新构建的一回路源项和排放源项框架体
本书基于基金委和科学院联合学科战略研究项目,介绍了几代核反应堆的技术和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形势,分析与判断我国在世界范围核能安全利用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本书还从核能安全中长期发展趋势,提炼了其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结合国家需求,提出到2030年或更长时间内核能安全利用的发展战略建议。
通过调研历史上三次核电厂严重事故--三里岛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福岛事故,详细整理了三次事故的事故过程、放射性释放、事故后恢复、事故原因与教训以及事故影响,并阐述了中国的行动和中国的核电安全现状和发展。以客观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呈现一本完整、权威的关于三次核事故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