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院士是国际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科学技术史学家和高等工程教育家。“一二·九”运动时期,他是天津“一二·一八”大示威的重要组织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是穿梭于越南、缅甸、印度密林群山之中的物资运输队长。留英期间,他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相变切变理论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办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和冶金物
今年,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110周年校庆。木铎铿锵,百又十年,弦歌不辍,风华正茂。这所大师云集、栋梁辈出的古老学府,在新世纪的新征程中,依然充满活力、阔步向前,优秀师生员工更是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师生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不是过客,而是永恒。他们用自己如恒星般的生命热忱,燃亮成璀璨夺目的文化银河,烘染出有血有肉的大学精神。其
师以校尊,校以师名。大师与大学的关系,宛如文字与书、茂叶与树,同生共荣,相伴相依。大师名家是大学的精神脊梁。他们心系国家,胸怀民族,在各自的时代和领域中,赓续传统、开拓新知、启迪民智,努力为国家与民族出思想、育英才、立德行、树典范。他们“但开风气不为师”,以先行者的开创精神,参酌古今,发凡起例,涵育一代学风。他们与大学
《谢家麟传》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杰出的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他的名字是和以下科技成就连在一起的: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击、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国际合作“前馈控制”、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其中三项是世界原创,三项填补国内空白。
本书讲述了:她是光绪皇帝诰封的“一品命妇”,却倾其所有,支持推翻皇权的辛亥革命,成为封建王朝的“逆子贰臣”;她是封建官宦家庭的千金小姐、河南首富之妻,却倡导女性思想解放,提笔写下“不自由,毋宁死”的壮志豪言;孙中山为她题字“天下为公”,称赞她是“巾帼英雄”。入同盟会、捐巨款、办杂志、办书社、办新学、办女学、办慈善、办贫
季小军首度开写,深情回顾自己从义乌小村少年到央视双语主持的成长经历。无论顺境逆境,他都泰然处之。何必刻意是他豁达快乐的人生态度,也是他成功后的真诚感悟。
本书分为用影像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故事记录中国体育事业辉煌。主要内容包括:为奥林匹克圣炎增辉;为体育呐喊的体育教师;奥运会等。奥林匹克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哲学,任何平凡的人都可以践行的人生哲学。平凡的于湘正是获得了一个践行奥林匹克主义的良机,人生才变得雄奇与典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元勋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的爱,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客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呕心沥血,勇于攀登,用智慧和汗水研制成功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并创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科星最亮:两弹一
《追求卓越·义宪法林:缅怀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曾宪义先生》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辞遗泽”,主要收录了先生个人的一些代表性论文和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为弟子们所作的书序,以铭志或重温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教育思想。第二部分为“缅怀追思”,主要收录了本校同仁、曾门弟子们对先生的悼念、哀伤、追思言辞或文章,以永
《中国人:品中国历史人物》以恢宏的气势、广为大众读者喜爱的方式,还原了黄帝、禹、庄子、李冰、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严光、骆宾王、玄奘、宋太祖赵匡胤、苏轼、陆游、李清照、成吉思汗、于谦、杨升庵、陈梦雷、曾国藩、李鸿章、张謇、瞿秋白、张学良等22位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代表人物的重大人生经历。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语境,笔
55年春风化雨,55年桃李芬芳。首部体育学院的发展历程已经迈过55年。《足迹:首都体育学院建校55周年部分毕业生事迹撷英》讲述部分校友的成才经历、心路历程和突出成就,展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绩,诠释首体半个多世纪的辉煌。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如此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生活,引导我们发现更新、更真实的世界与自我。作为最杰出的引导者,科学大师们在想些什么?由白春礼主编的《院士随想录(第一辑)》忠实记录了科学大师们在学界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字里行间渗透着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和唯真求实的大家风范,饱含着他们勉励青年学者锐意创新的殷切希
魏寿昆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他在;台金热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进行过钢铁脱硫、钢液脱磷、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和;台金热力学在我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金属中的应用等研究,并多次获奖。魏寿昆在从事高等教学的80余年
《韦卓民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二届珠澳文化论坛论文集》(作者珠海市委宣传部、澳门基金会、华中师范大学)是在由珠海市委宣传部、澳门基金会、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珠澳文化论坛”基础上形成的论文集。《韦卓民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二届珠澳文化论坛论文集》以著名教育家韦卓民先生与中西方文化交流为主题,共收录了35篇文章,
哲学家金岳霖晚年亲笔撰写的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段子。此书记录了金老的人生、兴趣、友人三方面的经历。金岳霖一眼望去就是哲学家,浑身“散发着哲学的味道”,内在却流淌着魏晋风流,传奇色彩极为强烈。
《创新思想者: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描述、总结与解读了当代中西方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的生平、时代和思想,以宏观经济体系中创新过程的展开和创新发生的层次为逻辑安排,以约瑟夫·熊彼特及其所开创的创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始点,生动而客观地论述了詹姆斯·厄特巴克的创新动力学、戴维·蒂斯关于企业“动态创新能力”的理论、野中郁次郎建立
汤定元院士是我国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本书以翔实的历史考证和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全面介绍了汤先生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和新中国建设初期半导体和红外技术的发展成果。书中对中国第一代红外制导技术研发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揭秘了当年解放军击落美蒋间谍机、喷气式战斗
这是一代科学家的命运轨迹,是二十世纪中国物理学史的通俗影像。那是国破家亡的年代,一个普通农家孩子在动荡的生活中到京城求学,从而走上坎坷的报国之路。他一腔热血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到八路军兵工厂研制烈性炸药,成为冀中抗日地雷战的幕后英雄;他在美国读博士期间发明镓灯,很快被用于美军在南洋群岛对日作战;他参与世界上第一颗原子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积极倡导和推动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主持领导了我国首批生物火箭的成功发射,是筹划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先行者。他以实验为依据,挑战传统细胞学说,创建了“细胞重建学说”。德国图宾根大学五次授予他博士
本书收录了25位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供科技管理者了解优秀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供读者们分享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艰辛和快乐。由于篇幅所限,在收录时我们主要考虑其代表性和采访内容的可读性,并未事先设置学术方面的标准而进行严格遴选。在中国科学院的创新队伍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