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富集成因、富集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煤中稀土元素(Ce、Eu、Y、La和Gd)异常的原因与判识方法,以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碱性火山灰层及华北聚煤盆地(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煤和煤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火山灰、热液流体和地下水对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稀土元素的富集成因模
本书主要介绍稳定电场、磁场和频域电磁场的有限元与边界元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时域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法、时域矢量有限元法与时域有限体积法等的理论与三维计算方法。从基本理论阐述展开,详细介绍有限元与边界元的基本原理,通过二维模型程序分析有限元法与边界元法在电磁探测中的应用,总结近年来电磁探测三维数值模拟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三维
本书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和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的主要成果之一。澜沧江德钦段地处“三江并流”腹地,山高谷深,活动断裂密集,岩体结构破碎,地质条件复杂而脆弱,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本书采用高精度遥感、无人机航测和地面调勘查等技术方法,开展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成灾机理及风险防控研究,解决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问题,
本书围绕全球变化下水循环演变,研究全国和典型气候区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以及下垫面覆被、水库、灌溉等变化下,大气环流、降水、蒸散发和径流的演变规律。建立水文序列以及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变化辨识的统计分析方法,构建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地表-地下水转化影响辨识的水文模型方法,分析变化环境下水文模拟的不确定性。探
现代地质学是在传统地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有了全新的地球观,对地质作用有了全新的理解,已经被现代化技术武装,正在走向全面数字化。本书以讲义的形式写成,共分十讲,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现代地质学的特点和地质学的起源,对矿物、岩石、地质作用、构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的关键知识点做了阐述,对中国地质做了简介,并介绍了地质学家的思维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人类世”是科学界正在解决的难题,同时也给政治、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人们要想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球环境中得以持续发展,首要条件即是全面理解“人类世”。本书以地质概念为出发点,从物理到地貌变化,再到气候变暖,以及生物圈变化等,多视角阐释人类世的概念及全球体现,继而突出强调“人类”在“人类世”中的作用。并回
本书按被测量的分类编排内容,分为电量的测量及应用和非电量的测量及应用两大部分,五个项目,主要介绍了误差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方法,电量测量的仪器仪表的使用,电阻、电容、电感、功率等电量的测量及误差分析,传感器的基本概念、特性、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及应用。采用工作页式教材,每个项目在教学内容中分为不同的任务阶段
《喀斯特流域洪、枯水资源化机理与遥感应用模型研究》主要从流域结构与功能关系论述喀斯特流域水资源、枯水资源及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枯水资源及洪水资源概念,水资源、枯水资源遥感信息识别,水资源、枯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洪水资源化机理、洪水资源利用等。
人工智能在效率和能耗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段,得到海洋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具有海洋科学特色、以海洋大数据为“燃料”驱动的海洋信息挖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手段,已经在海洋科学众多研究领域取得成功。本书将从介绍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基础内容开始,系统全面地介绍海洋大数据、Python语言、人工智能基础等专业知识,并从海洋特征智能识别、海洋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地籍测量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并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11章,第1章至第4章分别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第5章至第7章分别阐述了房产调查、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为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第8章至第10章突出介绍“3S”(GIS、GNSS、RS)
本书是作者团队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郑州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基础上撰写而成,主要反映作者团队围绕空间聚类分析和变化检测、空间关联规则挖掘、互联网专题信息挖掘、轨迹数据挖掘以及气象数据流挖掘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太空天气(即空间天气)是空间科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主要研究日地关系对社会和技术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空间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以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辐射有可能损坏或摧毁卫星、导航、通信和配电系统,伤害或杀死宇航员。这本教科书介绍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并展示了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技术和社会。
作为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强省,山东省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谱,系统分析了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创新主体,全面展示了国内外尤其是山东省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机构和人才分布,准确识别山东省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特征和优势。
本书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抓手,聚焦时空要素在早期文明中的作用,阐释了“掌控时空,天下之中;照临四方,协和万邦”的陶寺文明,进一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全书共有10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历史、天文、建筑等方面来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陶寺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意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持续的长期变化。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还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逐渐升高的平均气温和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人类活动也在对气候变化做出适应和调整,并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努力。本书从能源消费的视角系统地介绍
本书从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视角出发,以深部流体为联系各圈层的纽带,着重探讨深部地质作用以及深部流体活动所携带的物质和能量对沉积盆地中油气成藏的影响。以深大断裂和岩浆火山活动影响盆地中的典型油气和深部热液活跃区域为解剖对象,依据自主研发实验模拟和大量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数据,阐述深部地质作用和深部流体对烃源发育、生烃潜力、储
本书以煤系气储层孔裂隙特征和孔隙压力环境的研究为前提,结合“四史演化”,对煤系气储层孔隙压力环境的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毛管压力是形成煤系气储层微孔超压赋存环境的关键因素”这一科学论断;立足于煤系气储层微孔超压赋存环境,构建了考虑微孔超压环境的煤系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并对宿南向斜下石盒子组SN-01区块的煤系气资
本书概述海底地震仪(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我国东部海域深部地质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重点论述针对OBS深部地震探测的工作特点和技术难点,攻关研究形成的立体枪阵延迟激发震源设计、台站数据净化和速度反演等技术,提高了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反演精度。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在南黄海实施两条OBS+地震台站的海陆联测
本书在综合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评价分析了多种卫星遥感降水产品及其性能表现,并对其在干旱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7个不同地区水分亏缺/盈余量、极端降水指数的月变化规律和大气环流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滞后特征,揭示了不同分区干湿事件的大气环流驱动机制,建立了水分亏缺/盈余量、极端降水指数等与关键环流指数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