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李禾瑞先生的专著、论文、译著三部分。专著《1950-80年代苏联文学》对近40年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概括,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剖析;概述部分理清了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作品部分又能抓住作家特色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苏联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苏联当代文学中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译著《
本书是里尔克最具代表性的散文精选集。里尔克的散文大体上可归为三类:艺术评论、书简,特别是致女友们的书简以及幽默随笔。虽然是散文,他的创作态度并不亚于诗歌,写作时都是很投入的,所以很少看到他笔下的散文是“信手拈来”的。他的评论文章都是散文体的论说,不仅没有纯理论术语的障碍,而且具有诗人特有的生动文采,色泽绚丽,且时有卓见
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在追赶一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从兔子洞掉进一处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里遇见了各种各样的神奇事——吃块蛋糕会变成巨人;喝杯水会缩小;奇奇怪怪的动物运动会;同一块蘑菇的不同两边,一边会让你变大,一边却让你变小。还遇上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的人,有一副绅士派头的兔子、超级喜欢放胡椒粉的厨娘、势利庸俗的公
本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的结项成果,列入俄罗斯学?东部系列。全书共分十二章。在第1、2、3、4、5章中,作者首先对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思想谱系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确定了该体裁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内涵和诗学特质,确定了反乌托邦文学的三个源流,并对这三个源流进行了深度分析;其次,对白银时代的、20世
本书以华兹华斯作品的重要部分——叙事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的当代乡村、对诗人自我的叙述、古典与中世纪世界,梳理了华兹华斯在几个面向构筑的理想世界,但这些理想世界都是不纯正的,脆弱的,有裂隙的。叙事诗是华兹华斯作品中较少被学界作为一个整体而研究的部分,本书从叙事诗这一入口出发,凸显了华兹华斯与拜伦式典型浪漫主义之间
本书从现代性视角切入,结合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英美现代主义经典诗人和诗歌作品的仔细分析,考察其审美现代性特征,发掘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历史价值。在细致考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语境和核心美学诉求的基础上,本书重点探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历史现代性既互为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复杂关系,阐述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西方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
本书是一种经典阅读的新尝试。哈代、艾略特、劳伦斯、福斯特、康拉德、伍尔夫、詹姆斯等作家在“现代主义转型期”完成了小说视觉性概念的摆渡工作,对小说视觉性传统的推进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对世界大战的焦虑提出了文明进程的视觉命题,对诸如文本和图像的审美类比、记忆和直觉产生的视觉感知是否能反映一种唤起的情感,
《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主要内容共八章,分别探讨了都市空间与街道美学,狄更斯的现代性文学空间,狄更斯的城市现代性特质,“文学伦敦”的现代性主体,狄更斯小说的现代形式,以及视觉叙事、空间叙事和声音叙事等现代叙事艺术。在传统的研究视域中,狄更斯仅仅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
《帕特·巴克战争小说的创伤叙事》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说明战争书写与人对生命的思考同步,它承载道德的力量;其次,梳理国内外巴克研究现状;最后,说明该书的主旨将落实在巴克以“回溯”的视角书写战争的方式上。正文第一章讨论巴克一战小说“创伤叙事”的总体特征。巴克用历史性叙事展现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个
本书首先从溯源及影响角度出发,考察了莱蒙托夫与本土文学及西方文学之间的渊源,主要探讨了莱蒙托夫与普希金的文学关系,进而探讨了莱蒙托夫对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的影响,并探析了莱蒙托夫与拜伦、歌德、司汤达的文学联系;其次,着力于莱蒙托夫不同体裁创作文本,分别对抒情诗、叙事诗、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挖掘;最后,打破体裁界限,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语言与存在/光明社科文库》着重分析华兹华斯如何在《抒情歌谣集》、《序曲》、《隐士》、《小贩》和《远游》五部作品中讨论语言的不足性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北爱尔兰诗人希尼的诗歌创作,并将希尼与霍普金斯、叶芝、拉金进行对比分析。希尼与他们之间形成的诗歌对话触及其创作的基本命题——信仰与信任、现实责任与诗艺自由、日常生活与超验精神等。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希尼本人的灵感、意图和创作轨迹都更清晰地呈现出来。正是在这种影响与对话中,希尼逐渐界定并勾勒出自己的诗学。
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
《简约风家居设计与软装搭配》是一本专注于简约风风格软装搭配的设计指南。通过15个有温度、有设计感的简约风全案之家,展现出由设计师和屋主联合打造的简约风之家的灵感创意,包括风格要点、家具配置、照明设计、收纳规划、材质运用等。详述打造简约风之家的关键原则——留白美学、色彩搭配和照明设计,旨在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了解简约风家
《威廉·布莱克诗歌译评》翻译、评析了66首布莱克的诗歌(《诗的描述》19首,《天真之歌》19首,《经验之歌》26首,《手稿诗选》2首)。每首诗附有英文原文,对其中的难词作了注释。除了对这66首诗进行了翻译及深入评析之外,还对每首诗的几种中文译文简要地进行了比较,指出其短长、优劣。在书末,精选了布莱克本人为其《天真与经验
《英国小说的崛起》以“人性”为焦点,对18世纪英国重要小说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阐释,在体察各自特性的同时集中论述其精神实质,反映英国早期现实主义小说家对人性的推敲历程和18世纪英国小说的宏阔全景。本书摈弃单一的传统批评模式,采用现代批评理论对18世纪英国小说进行具体而系统的研究,拉开时间距离审视早期英国小说的成形过程、演
本书以虹影的十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身体、历史和审美三个角度探讨创伤女性的“空间危机”。作为中国当代新移民作家,虹影以自身大空间、跨文化的历难体悟为中心,从女性创伤入手解读时代的巨大变革,叩问女性何以在每次争取空间解放的同时又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枷锁,并借此探索女性从空间危机中自我救赎的途径。她简洁而略带刚硬的笔触下
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多元女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理论探讨与维尔登小说文本分析结合起来,把小说主题思想探讨与其艺术形式创新研究结合起来,跨学科、多角度地研读小说文本,揭示其艺术创新与意义深度的辩证统一。主要内容在于对当代英国女作家费维尔登的创作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将选取维尔登各个时期的代表性
贝克特戏剧是西方戏剧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本书以贝克特的个体生存体验和时代生存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文本细读,分析贝克特戏剧创作复杂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探讨贝克特戏剧独特的美学品质。通过综合考察贝克特戏剧文学在传统与现代审美视域中所具有的先锋性与经典性,还原贝克特及其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史及文化史上的真实地位
菲利普·拉金(1922-198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书写奠定了他在英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本书围绕“抵抗死亡”进行探讨,阐明死亡是拉金诗歌写作的核心动力,并从根本上塑造了拉金的日常生活诗歌书写以及诗人与读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