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比较文学跨界研究角度对文学与生态学、文学与影视艺术、文学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的跨文化影响、比较与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与跨文化交流异常活跃的背景下,许多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特别是人文学科,彼此的交融愈加深入而广泛,其中文学起到了承载文化传播与促进学科交融的重要媒介作用。因此对文学进
全书总体上区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评理论研究,二是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的理论研究中,确定的是三个专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文学批评基本问题探讨和当代文学批评形态探索,当然,它们也是有选择的,是总体问题中的局部性研究。而在批评实践中,其一是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批评,其二是当代艺术与文化评价。"文学文本与文学现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游戏理论的文化社会学研究》,立项号:13BSH042,结项号:20170234)的结项成果。主要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兼及哲学、美学、艺术学、教育学及脑科学的视域,对游戏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游戏理论兴起的背景,游戏理论概述,中西方游戏理论思想,游戏精神与形态、游戏理论与当代
本书将《诗论》《五行》两部新时期出土的先秦重要儒家文献并举考察,通过对《诗论》《五行》释文的全面校订和全新注解,提供较为可靠的文字释读成果,揭示《诗论》《五行》这两种简帛文献在内容上的关联性,集中呈现了孔子及其后人的学术思想和诗学理论的发展路径,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先秦儒家学说及其文艺观提供了参照。《诗论》和《五行》的
作为一种人文学教育的文学教育必须确立起其生命教育方向,换言之,文学教育与社会个体的生命成长存在密切的内在勾连。这一教育主张的确立与著作者的主导性文学观念--文学是一种生命的评价形式--的明确是协调一致的。践行和深化这一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文学理论课程创新建设的两个维度:一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一是开展育人实践。育人实践包括
本书收录《汉语文学的文体意识及文体互渗》《儒家经学研究对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影响》《韵外之致:一种汉语诗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别尔嘉耶夫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章。
中国文艺美学思想才开始走出误区。特别是全方位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随着文艺审美创作的繁荣,中外文化交流的迅速展开,以文艺审美创作活动为理论核心的中国文艺美学才获得新的发展,大量的当代西方美学思潮、美学观念和方法才得以介绍和引进。同时,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西方美学的一般了解,已经意识到西方美学的困囿和局限,从而开始回过头来
新世纪已过去了十几年,文学在创作理念、写作体式、发行出版、评价标准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与文学本身的繁荣驳杂相比,批评显得被动而滞后。本书试图把脉文艺批评,梳理、厘定、评述新世纪以来的文艺批评现状、得失及未来发展。书中章节拟细分为文学发生、文学制度、文学接受、文学图像、文学寿命几部分,并将批评的外延扩充至文学相关的文化领
本专著选取晚清特点*为突出、案例*为丰富的时段对1898-1908年间翻译文学实践中的变化痕迹进行研究,在时间和空间的经纬交织中,研究作为一个动态整体的晚清翻译文学和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深度分析晚清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转型和现代风格形成中的建构和解构作用。
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每年2期,每期20-24篇文章,已出25期。此为首次拿到我社出版。本刊刊发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刊关注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注重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或原始性资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四版)》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本书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
《意识与翻译》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意识与翻译》是一部从意识的角度研究翻译的著作,从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地域意识、社会意识与国家意识五个视角探讨意识对翻译的支配作用以及翻译对译者的反作用力,形成新的诠释模式,理清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些译事之争与译事演化,为中国元素的输出提供了借鉴。本书从明清的案例讲到当代
《思想的面相(聂运伟自选集)》收录了作者30余篇学术论文、随笔。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海内外数位学者的学术访谈,涉及思想史、史学、哲学、美学、文化学、伦理学等领域,从不同的学科视域集中审视了百年来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的发展路径和全球化背景下价值重建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美学理论研究与文学评论,既有知识学层面的学
《语言、空间与艺术》是作者对语言、空间与艺术问题进行集中探讨的成果,它由紧密相关而又呈递进关系的五大部分也即“五篇”内容构成。一篇主要探讨“语言学转向”与当代诗学文化理论的建构;第二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语言哲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生成;第三篇主要从语言观念变革的角度考察西方哲学文化领域中出现的空间化转向,并具体探讨了德里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5)》是该系列中的第三本,是首都师范大学文艺中学科的2015年度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节选集成。《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工作坊(2015)》所遴选文章涉及电影文化、乡村教师肜象、粉丝文化、码克思主义传播、唐诗和明诗、礼乐观念等领域,并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思考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点面结合,中外比较,从
《中国叙事学》将中国的叙事传统放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进行考量,而且以此为课程的切入点,再慢慢地引入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性文体明清奇书文体,再对奇书文体的代表著作进行细读分析。对叙事学、比较文学感兴趣,又或者对《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作品阐释有疑惑的读者,相信都可以在这本小书中获得智慧的启发,找
本书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之一种。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认为文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它所应植根并皈依的文学实践世界,成为孤寂、“自在”的理论王国,导致话语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区隔。据此前提,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
文艺思维包括文学思维学与艺术思维学,是基于业已成熟的文艺心理学专门研究与探索文学艺术创作心理与思维文化现象的独立人文学科。本书从文艺思维概念、思维学历史、思维学类型、思维学形式、思维学发展五个方面,全面、系统、深入、形象地进行论述。尤其是颇为关注传统与现代文艺思维理论指导下的文艺创作、文艺欣赏、文艺评论三个层
60后资深媒体人杨政辞职回家专心做奶爸后接触绘本,被绘本的精致所吸引,从此开始了与女儿一起读绘本的亲子阅读历程。在感受到绘本阅读给女儿、给父女关系甚至给自己奇妙的影响后,杨政开始在微博上推荐绘本阅读,绘本推广者成为杨政与爸爸身份齐名的另一身份,他因此也被亲切地称为童书爸爸。在本书中,杨政要将他在绘本推广领域几年来的经验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类别之一,翻译时需要在翻译一般标准的基础上使用较为灵活、具体的文学翻译策略,这对于译者的翻译能力、翻译水平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本书主要对五种不同的文学文体进行分析与翻译研究,包括诗歌翻译、小说翻译、散文翻译、戏剧翻译、儿童文学翻译。在论述中,作者从不同体裁的语言特点出发,通过讲解使读者形成清晰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