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水产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全书共十三章,内容包括水产生物信息学概述和基础、生物信息数据库、序列分析与比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注释、系统发育与基因组快速进化、水产转录组学及其研究进展、水产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水产生物非编码RNA及其研究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了解小龙虾,主要介绍了小龙虾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第二章稻田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稻田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三章池塘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池塘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四章其他水体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其他水体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五章虾稻病害绿色防控,主要阐
本书共记载四川鱼类246种和亚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17个新记录种),分属9目23科103属。首次用彩色照片和彩绘图描记了四川鱼类的各个物种。本书不仅对深入开展四川鱼类系统分类、地理分布、鱼类生态和资源的研究,确定珍稀、特有、濒危物种,制定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观赏和收
稻鱼共生系统是人类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将水稻和鱼类种养在同一稻田空间中的系统。分布在浙南山区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具有千余年的历史,2005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机构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机制是什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本书的作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持续十几年的
珠江水系记录鱼类682种(含河口鱼类和亚种),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流域之一。这些鱼类既是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的关键生物类群,同时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然而,由于河流环境的改变,鱼类栖息地受到影响,许多物种丧失生境。本书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团队在珠江水系进行了长达40多年鱼类资源调查和研究的
本书共收录了830种海洋鱼类,主要采集于南海各海区,隶属34目,164科。每种鱼类配有原色照片,标注了拉丁学名、中文名、俗名,并对形态计数特征、栖息分布和摄食习性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便于使用者参考学习,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图鉴工具用书。
渔场学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世界海洋环境的基本知识,掌握渔场形成原理及渔情预报的基本方法,了解我国近海和世界主要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从而为今后从事渔业资源与渔场的调查、研究等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本教材分为四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
斑点叉尾鮰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较为成功的一种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其产业结构日益完善,已成为我国经济性状较为优良的饲养鱼类品种之一。本书共9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斑点叉尾鮰国内外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繁育和养殖技术模式及要点、病害科学防治技术措施、配合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和制作、产品后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控制以及斑点叉尾鮰美
本书详细总结了近20年著者及其研究团队在辽宁滩涂贝类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5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了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薄片镜蛤、日本海神蛤4种滩涂贝类的繁殖生物学,包括性腺发育周年观察、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与产卵有效积温、生态环境因子对幼虫及稚贝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室内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等;第五章为其他滩涂
蟾蜍以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人工养殖蟾蜍,成本低,收效高,技术简单易掌握,是一项科学致富的好途径。本书在介绍国内蟾蜍养殖的常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系统讲解了蟾蜍的养殖场建造、生产设备设施、营养需要及饵料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投喂、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以及蟾蜍产品的采集加工等主要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具有很
哲罗鲑是大型凶猛性鲑鳟鱼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本书是一部有关哲罗鲑科研工作的原创性专著,主要依据近20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哲罗鲑养殖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系统概述了哲罗鲑的分类地位、种类和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以及生物学特征
《珠江肇庆段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日志(2010)》是对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10年在珠江肇庆段开展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定点和周年监测的方法,呈现肇庆段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周年动态变化、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多度等。《珠江肇庆段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日志(2010)》是“河流
《珠江肇庆段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日志(2009)》是对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09年在珠江肇庆段开展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定点和周年监测的方法,呈现肇庆段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周年动态变化、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多度等。《珠江肇庆段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日志(2009)》是“河流
本书聚焦于由二氧化碳过量排放而引起的海水酸化问题,在著者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著者近年来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海胆种类为对象,首次系统地总结了海水酸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海水酸化对海胆早期发育、生物矿化作用和成体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海水酸化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洋渔业资源影
本书是对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08年在珠江肇庆段开展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定点和周年监测的方法,呈现肇庆段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周年动态变化、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多度等。本书是“河流生态丛书”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本书是对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07年在珠江肇庆段开展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定点和周年监测的方法,呈现肇庆段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周年动态变化、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多度等。本书是“河流生态丛书”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本书既介绍了病理工作中必需使用的工具——显微镜的使用,又介绍了进行病理分析时必要环节的病理记录、样品收集和保存的方法。本书在内容上除了对常见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的呈现外,还有可用于病理诊断的特殊染色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本书既涵盖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和“炎症”等实验内容,还有用
本书可使读者对北黄海经济贝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掌握贝类饵料生物的实用培养技术,对水产养殖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水产养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中职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我国的小龙虾养殖主要以稻田养殖为主,小龙虾稻田高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稻田工程、小龙虾种虾投放、幼虾繁育、虾苗投放、成虾养殖、水稻育秧、水稻栽插、水稻施肥、水稻除虫、水稻收割等环节,涉及小龙虾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调控、底质改良等辅助环节,本书通过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现场的大量高清彩图和配套二维码视频,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
本书是对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06年在珠江肇庆段开展漂流性鱼卵、仔鱼监测工作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定点和周年监测的方法,呈现肇庆段漂流性仔鱼补充群体的周年动态变化、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多度等。本书是“河流生态丛书”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