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为研究对象,横跨了18到20世纪的历史维度,细究儿童版对小说文体和叙事策略方面的改编,并从历时角度挖掘文本改编的社会因素,揭示经典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风貌和社会文化动因。 全书分为七章。绪论综述了儿童文学研究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改编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前三
莎士比亚所处的早期现代时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变革时代,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共同构成了莎士比亚作品五光十色的壮丽图景。本书从早期现代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莎士比亚作品中呈现出的早期现代性各方面因素,以及莎士比亚自身对早期现代性的构建。显然,莎士比亚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社会风貌。研究表明:英国的早期现代性具有过渡性
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短短30年内悄然萌生、迅速崛起和急速消疲的过程,但它填补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的空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普遍的自我想象、内在世界的焦虑和欲望,其思想意识和诗学特征也为后来的新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创作经验。本书旨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采用编年史手段,对不同时期的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前言部分是对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把握,侧重于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史的梳理;总绪论部分厘清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念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重点部分为第三部分,该部分对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深入分析,侧重于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的主题思想与创作特色的探索。具体来说,本部分分五个章节深入分析了艾
后殖民理论兴起以来,学界对刻画殖民社会的小说文本中潜藏的权力格局与审问定位的解读都具有鲜明的预设立场。较为新近的研究已经能够意识到,不管是个人层面的自我认知,还是集体层面的文化认同,身份都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谱系,永远处于重新发现的过程中。就像斯图亚特?霍尔所说,我们不要把身份看作已经完成的、然后由新的文化实践加以再现的事
本书试图从托马斯诗歌、散文、书信、评论等文字性材料入手,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梳理托马斯的诗歌美学。以此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他诗歌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从而勾勒出托马斯的诗歌艺术及诗歌理论全貌。通过研究他的理论与创作之间的互动,明晰托马斯诗歌、诗学的审美特质,*终评价托马斯对二十世纪英国诗坛的贡献。
《小老外看中国:三个德国孩子的新中国漫记》,作者索尼娅?布里,民主德国记者,两次被派往民主德国驻中国大使馆,在使馆的新闻文化处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1985年退休,任职于东柏林的新闻学院。索尼娅?布里对中国的热爱旷日持久,直到2011年她在柏林去世全书由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组成,主要从索尼娅?布里的二儿子托马斯的角度
郑振铎倡导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又以自己的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等方面为同时代的人们初步地成功地构建了某种学术范式。可谓在中国首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或者说是对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风貌作了鸟瞰式的把握。本书为对郑振铎先生俄国文学史方面研究成果的辑录。
《日瓦戈医生》犹如一座金字塔,由多重的思想内容层层叠加垒成,每一层面都有诸多内涵可供探索;它又犹如一个富矿,里面有采掘不尽的文学、美学与艺术价值。帕氏的这部著作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正是由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新颖别致的叙述方式、优美凝练的叙事语言和哲理深邃的思想内容。 本书以《日瓦戈医生》的叙述方式、叙事语言和叙事中的互
本书出版获得2017年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一般项目自我的现代性书写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7LZUJBWZY072)资助。自我一直是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自我一直处于边沿的位置。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们开始从传统、习俗与教会的枷锁中摆脱出来,无畏地向前发现自我、
本书在每篇小说之前介绍了该篇小说的作者情况及创作背景,再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每篇小说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思想,让读者一目了然,对于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原文之后,编者还就每篇文章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读者就本篇文章阅读后进行深入地思考。每一部分均为英汉对照,本书可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短篇小说课教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辅助教材
这是一部珍贵的年代记忆,一本独特的纪实报道游记。 《闲置的皇城》作者把我们带进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畅游在老北京的茶馆、街道、商店、公园、寺庙……这本并不算厚重的旅行考察游记,使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古老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现实。 从富有丰厚传统的传说和习俗中,从仍然有效通行的象征世
本书分为七章:*章:受伤的渔王;第二章:创伤范式;第三章:荒原的降临;第四章:魅影的侵袭;第五章:不可言说之痛;第六章:拯救之路;第七章:出荒原记。主要以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诗歌作品作为出发点,分析其作品中荒原产生的原因,并引用创伤理论对其作品进行深层次剖析,探讨诗人及其作品中的创伤叙述,并对比诗人拯救的路径。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后维多利亚时期的重要作家,评论界对她的研究从其生前一直持续至今,由*早的现代主义形式技巧分析逐渐转向政治文化语境批评,其中后殖民理论引导下的伍尔夫研究对其帝国女性身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丰富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批评和还原这一时期的帝国历史背景打开了视野。但这一研究在自我、他者、混杂性等理论术语的阐释框架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包含了《血色回忆》《冒险历史》两篇。血色回忆:漆黑夜里宝马不见了,驯马师被抛尸荒野,离奇失踪的管家尸体躺在地下室;证券经纪人的书记员上当受骗,福尔摩斯在追查中发现了奇特商行盗窃案;两大家族为争夺财产而大打官司,有家不断失盗,马车夫奇怪被杀;福尔摩斯与凶恶罪犯展开殊死搏斗…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包含了《血字的研究》《四个签名》《蓝宝石案》三篇。血字研究:在风雨交加的深夜,一个阴森幽暗的空宅里,一具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的死尸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他身边的墙上写着复仇两个血字。到底谁与死者有着血海深仇呢?福尔摩斯与凶手展开了机智地周旋……四个签名:贵妇人收到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4包含了《恐怖谷》《新的探案》两篇。恐怖谷:一个作恶多端、凶狠残暴、丧尽天良、名为死酷党的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那个曾经进入敌人内部做过卧底的警察却遭到恶魔拼命追杀。警察杀了恶魔却遭到法庭拷问,到非洲躲避追杀却被风浪卷入大海……新的探案:婴儿那白嫩的脖子里流淌着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3包含了《归来记录》和《魔犬之谜》两篇。归来记录:主要写了福尔摩斯归来后的处理过得一些案件,如,孤身骑车人,米尔沃顿、失踪的中卫等6个小探案故事。魔犬之谜:夜半时分,爵士突然暴死在园外面的沼泽地里,在尸体附近,有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猎狗爪印,难道他的死真是那个古老传说中的大猎狗所为?福尔摩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以当代英国戏剧中8位剧作家16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当代改写理论的角度,对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进行研究,以探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莎士比亚在当代英国戏剧乃至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独特存在。论述莎士比亚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独特存在: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一方面,透过战后英国
该书为学术著作,从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到后世影响,对19世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诗学观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既是对济慈诗学观的整体阐释,对济慈理论渊源和后世影响的系统梳理,也是对诗人诗学体系构建的全面思考。该书让济慈的诗学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得以更全面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