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钩沉致远,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温故知新,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特价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
本书是唐昭陵韦贵妃墓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约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韦贵妃墓的形制和随葬器物以及墓葬壁画,为研究唐代帝陵陪葬墓的制度,以及大中型墓葬的等级划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书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织发掘编写的斛律徹墓发掘报告。斛律徹墓是太原西南郊出土的有明确纪念的隋代墓葬,为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天井、甬道、墓葬四部分组成。墓内随葬器物328件,其中大多数为模制陶俑及动物模型,还有生活用器、模型明器、瓷器以及石墓志。出土的各类陶俑最引人注目,代表着隋代造型艺术的特征,为中国古代服饰史提供了
本书主要发表了2012~2013年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的重要遗迹,发掘面积1997.5平方米。遗迹有运河河道、两岸的河堤、两岸的石筑桥墩、河道中间的石板路、道路、建筑址和木船等。
本书由首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参会论文选编而成,收录论文50篇,内容主要涉及金文研究、青铜器及相关问题研究、先秦史研究三个主题,多围绕近年新公布的青铜器与金文资料、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历年纠结不清的难点问题等展开研讨。
本书收录了王建先生旧石器考古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著述29篇。其中既有与西侯度、匼河、丁村、下川等遗址相关的研究报告,又有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论文,还有部分未曾刊出的考古手稿,集中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入细致的学术水准,是了解王建先生学术研究的重要图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东周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室的族邦联合体开始瓦解。本书以郑韩故城发现的郑国社稷祭祀遗存等出土文物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河南东洲考古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中原东洲社会的物质文化,进而探索其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生活、丧葬习俗、宗教活动及艺术成就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集涉及早期夏文化、夏商分界与界标,偃师商城小城年代与性质,郑州商城亳都说与隞都说新证,对盘庚迁殷地点的想法,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问题的探讨。
本书是一本新石器时代考古文集,共汇集作者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所写的论文共42篇,涉及的研究课题有新石器时代考古本身的研究内容,也有与之相关的部分,其中有4篇是田野考古发掘简报这是一本新石器时代考古文集,共汇集作者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所写的论文共42篇,涉及的研究课题有新石器时代考古本身的研究内容,也有与之相关的部分
本书从关中地区古代帝后陵墓切入,论述陵主生平事迹,围绕历代永陵文学作品展开,探讨关中帝陵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
本书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两汉时期、高句丽时期、渤海时期、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等11个部分,系统地搜集和梳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吉林省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地下文物资料,全面总结了吉林省在地下文化遗产揭示和认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成就。
本书选录了20余篇文章,汇集了目前国内外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和石窟寺保护科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石窟研究和石窟保护两部分。
本书以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用于古代彩绘的分析为主线,充分体现了无损、原位或微损分析技术的优势,将其综合应用于不同古代彩绘的检测分析。全书内容分三篇:彩绘颜料与彩绘层结构分析;彩绘黏合剂及其分析识别;典型古代彩绘颜料与结构分析。
本书在提供充分的颜料背景信息的同时,系统介绍了偏光显微法鉴定和研究矿物颜料的方法。同时以偏光显微分析法为主要手段,对几种典型颜料,如中国蓝和紫、钴玻璃蓝、氯铜矿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我国不同胎体彩绘的工艺发展情况。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5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涉及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本书讲述了作者在古玩行摸爬滚打多年的亲身经历,同时也收录了一些有特点的古玩商的轶事,多是有代表性的以小博大的实例。它不是普通从业者的铲货经历,而是有经验的古玩人的淘宝经历和深切体会,是作者从事古玩生意实践的精华总结,以及一些业内秘而不宣的实战技巧披露。
《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艺术》重点放在将中国古代玉石雕刻纳入到雕塑艺术的范畴,并从各个角度对其具有的雕塑艺术特色展开研究。《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艺术》第1、2章谈到了玉的概念以及玉石雕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铺垫和基础,无疑有助于对中国文化与玉石雕刻之间关系做全面了
本辑共收录文章26篇,内容涉及先秦时期遗址调查材料、战国-汉代墓葬材料、宋、明、清墓葬材料等。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与调查简报4篇,公布了青海玉树、重庆忠县、四川成都和安岳等地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11篇,分别对宝墩文化起源、四川凉山地区史前文化、青海大通常宁遗址齐家文化制陶工艺、西南地区三叉格铜剑的年代与源流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刊发纪念论文1篇,深切缅怀为西南民族考古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已故著名考古学家汪宁生先生。
本书以楚系简帛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其用字习惯,分析其时空分布,探讨其使用规律和形成理据,并遵循这些规律释读出土文献、传世古书的疑难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