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以及喀斯特地区枯落物及土壤层生态水文效应相关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野外工作中所需要的人工模拟降雨器等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进而在一维垂向视角,从喀斯特地区植被截留分配、枯落物持水性、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各层次的水文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书进一步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枯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沿海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红树林保护专题等。《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首先梳理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国在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湿地保护修复政策及成效、公众意识与民间机构参与,以及国际合作与
《深海科学研究国际发展态势》选取深海生物多样性、洋中脊、海洋深层环流、深海生态系统、深海油气、深海矿产资源等深海领域,在综合分析这些领域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的研究计划、战略规划报告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地球科学中薄弱学科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战略》剖析了国家对地球科学中有关薄弱学科的战略需求,凝练出相关薄弱学科适合国际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亟待这些薄弱学科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研究方向;系统梳理各薄弱学科发展历史,总结各学科历史地位和发展规律,分析各学科现状与适应国家重大需求所存在的差距,提
协同合作研究是构建复杂地理模型的理性选择,可为跨领域、跨学科和跨组织的地理学家提供一个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的研究平台。《基于Holon的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理论、方法与应用》引入具有协作和自治双重特性的Holon控制理论,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基于Holon的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控制模式框架,梳理了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总体过程、团队
《空间天气及其物理原理》系统介绍了日地空间环境中诸如太阳耀斑、太阳高能粒子、日冕物质抛射等基本的空间天气现象和变化特性,并深入解释了与之相关的太阳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气物理的基本原理,继而进一步讨论了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对电波传播、航天装备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
《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从积雪地面观测属性的定义、积雪剖面属性的观测规范、积雪综合观测场设置、积雪样方观测4个方面介绍积雪地面观测规范,具体内容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地面观测的意义。第2章对积雪地面观测常见的积雪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电磁波属性进行定义。第3章介绍各积雪属性的观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观测步骤和注
《Maple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计算机代数系统Maple软件的技术特征,并以该软件为基础,给出了Maple语言在水文学领域几个常见方向(如降水与蒸发、地表水及流域产汇流、地下水问题、水文统计与水文预报、水污染及水质模型与同位素水文)中的应用。针对每个方向,各章都简要介绍了其中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典型问题,给出了解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模拟与时空归因》以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为主题,在对喀斯特地区已有研究成果、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侵蚀、产流服务、水源涵养、气候效应、植被固碳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涵盖了地理学水、土、气、生、人五大圈层,研究尺度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到贵州省再
京津冀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处京津冀三地的山麓向平原过渡地带,本区第四系覆盖区地质填图旨在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及地质环境特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京津冀山前冲洪积平原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京津冀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质地貌特征和填图目标任务,系统总结了第四纪地质地貌、活动断裂
《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变量配置》系统地叙述了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变量配置问题,研究了在水平方向不同差分精度和变量配置对惯性重力外波和Rossby波模拟精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垂直网格和不同差分精度对描写惯性重力内波和声重力波的性能差异,研究了不同的正立方体网格在静力和非静力情况下的离散性能,包括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的匹配问题等
地表覆盖产品需要持续更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书提出一套完整的地表覆盖产品更新方案——增量更新方式。通过利用协同分割技术提取多时相遥感影像初始地表变化图斑,将生态地理分区概念引人,通过构建全球生态地理分区知识库,运用大量地学先验知识识别可能的伪变化,改善了遥感瞬时成像引起的变化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在线众源方式发布伪变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安徽省金矿床的专著。主要围绕安徽省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岩金矿床,依据大量的野外地质事实和找矿实践,配合成矿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资料,系统总结了安徽南部金成矿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划分了成矿远景区。本书主要对典型金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细致描述,配合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深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以点云为代表性的新型数据源不断涌现,其具有数据海量、高冗余、高密度、不规则分布等特性。从点云中获取准确、可靠的三维信息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沿也是各类应用提出的迫切需求,急需解决地物目标认知与提取自动化程度低和知识化服务能力弱的严重缺陷、建立点云智能处理的系统性理论方法、架设点云与应用的桥梁。本书是作
《固体矿产勘查信息系统》是作者团队撰写的地质信息科学与技术丛书的第三部。本书探讨并阐述固体矿产勘查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固体矿产勘查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与技术体系;固体矿产勘查软件的全局概念模型、功能结构模型和逻辑结构模型;固体矿产勘查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各类勘查数据的汇聚、转换、融合、
本书是一本关于第四纪冰期的科普读物,内容涉及冰川、冰缘地貌,冰期记录、冰期中自然面貌、冰期中的生命世界和人类演化,冰期序列、冰期天文学说、冰期天文理论面临的挑战,目前全球变暖与未来预测,等等。最后附录地球历史上更早发生的冰期研究信息。
本书在介绍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岩溶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且详细地研究了水文地质动态监测系统、水动力及水化学动态特征、地下河系统水动力场,并进行了水循环转化试验,建立了水资源评价数值模型,揭示了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能力的影响,为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综
城市活断层是城市地震灾源之一。本书是合肥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成果总结。内容包括研究区区域构造特征、合肥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分析、城市活断层探测、活断层定年与定位、深部构造环境探测与研究、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危害性预测等,是反映我国城市活断层探测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实例之一。
煤型关键金属(包括镓、铝、锗、铀、稀土等)矿床丛书向人们展现了煤炭除了燃烧和作为重要化工原料以外,还可以作为关键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本书是煤型关键金属矿床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共分为5章,包括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概述和常用的测试方法,煤型镓铝矿床的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和赋存状态、微量元素的丰度与富集成因,准格尔电厂燃煤产物中金
本书紧密围绕地震滑坡的持续活动性与灾害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四川西昌市的邛海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和航空影像对邛海流域滑坡发育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史料搜集、统计分析和数据类比等手段,探究流域滑坡的地震成因及其历史地震激发事件;进一步采用统计分析、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方法揭示震后滑坡长期活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