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系志·山东卷》在对山东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山东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土壤分类的发展、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山东省典型
本书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比较,旨在让政府和社会各界明晰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解决我国遗产地多头管理的问题,让政府相关部门明晰国家公园的宗旨及管理体制,让社会各界明晰国家公园的功能及意义。以此为目标,本书分为三部分,理论部分是中国遗产地管理体制的现状梳理及剖析,经验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国家公园
作为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社会网络和推广服务在农业技术采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深入探析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在农户技术采用不同阶段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提出激励农户技术采用、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广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草莓以其果实色泽艳丽、营养价值丰富、香味浓郁而富有“水果皇后”之称,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草莓投入产出比高、生产周期短、见效快、适于保护地栽培等,已成为我国水果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一项产业。然而,我国草莓生产在栽培技术、育苗培育、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就此,《大棚草莓实用栽培技术》从草莓生长特性、优质主栽品种选择、
本书是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全书六卷,约1万字。卷一为栽花日历,卷二为深花十八法,卷三至五分述352种,花卉生卡习性及用途,卷六为昆虫类考。
本书从精准畜牧的观点出发,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奶牛精准养殖中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重点介绍了物联网和机器视觉技术在我国奶牛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力图给读者展现近年来我国奶牛精准养殖中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本书既涉及理论与方法,又包含了奶牛精准养殖中的相关技术与装备的研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
本书以云南红土为研究对象,以增湿、脱湿引起的干湿循环作为控制条件,室内制备干湿循环红土试样,通过宏微观的试验手段,结合理论分析和图像处理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增湿过程、脱湿过程以及干湿循环过程中云南红土的水分入渗、基质吸力、膨胀收缩、裂缝发展等土水作用特性。对于深入揭示库水位升降、降雨干旱引起的干湿循环作用对红土型结构
本书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结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随林分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并解释其分配变化随林分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思茅松天然林直径多样性变化规律,解释其随林分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牧草种质资源概述包括四章,分别为:牧草种质资源概况、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内容与方法、牧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宁夏牧草种质资源概述。该篇主要就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特点、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与利用以及宁夏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况、研究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下篇宁夏主要牧草种质资源包括四章,分别为:禾本
该书秉承传统动物营养学和现代动物营养学的理念,尽可能将这一不断发展的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进来,有助于不同生物学科的读者们能更好地将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与哺乳动物、禽类和其他动物(如鱼、虾)的营养、健康和疾病结合起来。该书源于作者本人过去25年来在德州农工大学所教的四门研究生的课程教材,包括ANSC/NUTR601"动物营养学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量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制定补偿标准的主要依据。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时空异质性,使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类服务难以准确识别,现有方法难以精确计量;同时,将森林生态系统各类服务的评估结果直接加总而产生的重复计算问题亟待解决;补偿实施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制定的补偿标准偏低,缺乏相应
共分为18章,包括植物病害流行规律、系统监测、风险分析、计算机技术、防治技术等。以植病流行的分析和防治为重点,适当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总结我国植病流行学前沿的科研成果,根据可视化需要采用数字资源以及视频资源的结合。推动植病流行学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使教材更能充分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天然产物化学的专业背景,利用研究团队在复合种植研究中的特色优势续资助下,重点围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系统开展了一系列作物化学生态学研究工作。为增强对作物化学生态学的认识,促进化学生态学在复合种植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作者将近年来有关复合种植作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工作进展及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复合种
本书基于"云南省2015年土壤侵蚀调查"项目的成果撰写而成。全书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了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点、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效益、土壤侵蚀调查进展;第二章介绍了云南省2015年土壤侵蚀调查的方法,包括技术路线、资料收集及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分析计算和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方法;第三章详细分析了云南省土壤侵蚀影
高效轻简化植棉是颠覆传统的植棉新技术。基于新时代"轻简节本、提质增效、绿色生态"棉花生产发展的新要求,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撰写本书,全面深入地论述了高效轻简化植棉的理论与技术。全书介绍了高轻简化植棉背景与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按照棉花"种-管-收"的主线,系统论述了单粒精播的理论与技术、轻简管理的理论与技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中国灌丛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变化和机制"的主要成果之一。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灌丛生态系统固碳研究的技术规范,全面论述了中国灌丛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并基于详尽的调查,系统分析了中国灌丛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土壤有机碳、生态系统全组分碳密度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本书紧盯当前常用农业和林业机械装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详细介绍了行业内主要农林业机械装备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作为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项目的指定教材成果,本书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重点反映当前农林业机械的特点及发展动态,特别注重农林业机械的设计方法,突出农林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具体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土壤的特性、土壤生态学和土壤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第二章,阐述土壤食物网的结构、维持机制及生态功能;第三章,阐述地上植被与土壤食物网的互作过程;第四章,阐述土壤食物网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适应和反馈;第五章,阐述土壤食物网在可持续农林业中的作用。
林业科学院自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从事核桃的研究工作,50多年来从事核桃科研的科技人员对核桃资源调查、良种选育、引种、繁殖及栽培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等奖5项。本书由林业科学院长期从事核桃的研究人员,在总结核桃研究50余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在分析曲靖乡土植物资源、主要城镇的气候因素与环境条件、曲靖园林绿化历史和现状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长期对云南植物资源引种驯化工作的积累、特别是对已经收集保育的7000余种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所采集的科学数据和图片资料等内容,而编撰完成。该《名录》共编入了不同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