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学者施丁的论文集,内容主要涉及秦汉史、史学史等方面。作者在秦汉豪族、楚汉战争、司马迁生卒年、《史记》写作态度与手法、历代史学史著作中蕴含的治史思想、丹阳齐梁石刻方位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古代史学界的优良传统与当今学术形势相联系,对于史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有积极意义的建议。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分为史学前言、贯通性研究、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外国史学、历史文献学、书评、会议综述等板块,所收录的文章不仅关注史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也重视探讨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不同特质,并用比较的视角审视二者的差异,
《口述史研究(第一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6篇,来自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19位学者围绕当代口述史学发展现状,口述历史与档案馆(图书馆),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文学研究,以及口述历史与地区实践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10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口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没有全面介绍汉唐间史学发展的状况,而是主要讨论了几个与史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如史学与经学、史学与文学、史学与地域以及社会思潮诸方面的关系等等。近年来,作者认识到,对史学史的研究也不能忽视史学内部的发展逻辑,这次再版,作者为此增补了两篇相关领域的文章。此外,本书还特别强调了文化史与王朝政
1990年,罗伯特·扬《白色神话》出版,之后所有对后殖民理论的评估都受益于这本书。《白色神话》首次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神圣三剑客”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的思想,并追溯到塞萨尔、法农等人,奠定了今天后殖民理论的基本框架。
学者治学离不开他生活的时代。时代对学者治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了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潮流,一是学术风气。本书以“史潮与学风”为题,不仅是因为它们是治学大环境的主要要素,而且更因为它们在当今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者从过去十多年发表的相关文章、讲话和采访中,选出18篇,结为这本集子,分为“史潮”与“学风”两编,每编各有三组文
本书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主编的学术论文集,收录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著作书评等题材的优秀学术论文。本期收录《金世宗名字考略》《兰斯大主教圣雷米书信四通译释》《"人人生而平等"应如何解》《自然与文明的畅想:超验主义、波士顿与城市时代的园艺》等文章多篇。
《历史研究导论》是欧洲近代讨论史学方法论的代表作,讲述了如何搜索史料、如何鉴别史料、如何综合史料,并且善于从史学研究的具体实例出发,进行深入解析,很快即被译成英文出版,享有近代史学经典的美誉,集中反映了近代欧洲实证主义史学的基本原则。作为欧洲近代史学方法论的经典论著,论点鲜明,说理透彻,在中外史学界流传甚广,梁启超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