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薪火相传——成吉思汗祭奠的人类学研究》主要研究了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展示了祭奠现状,探寻历史变迁缘由,揭示内部变迁机理;同时,借鉴宗教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解读成吉思汗祭奠的神秘符号象征和文化内涵。作者进行了大量人类学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并利用了蒙、汉、日等多种文字资料。
丁睿编著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读本》主要介绍了我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文化内涵,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个主要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及相关诗歌。同时,还介绍了其他一些不为大家熟知的一些传统节日,以及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一些主要传统节日,是一本包含了中华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综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中国风俗史》初版于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第一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大地上56个民族的华夏儿女,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民俗凝聚着民族的精神与性格,是炎黄子孙相互认同的情感纽带,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彭小琴编著的《中华民俗常识全知道》包罗万象,有大众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风俗,亦有古今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中留下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