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老年人口消费为主要研究议题,在当前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探索研究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现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的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进而为开发老年人口消费、构建老年消费生态系统提供学理支持。具体而言,本书首先从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角,基于消费理论、老年人个体适应理论和社会
本书的组织编写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参加的部门包括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税务总局、统计局、扶贫办、证监会、全国总工会等。全书共17章,其中,第1章到第5章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年度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包括按城乡、地区、行业和经济类型的收入分组等情况;第6章到第11章是与
本书立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归纳经济增长中资源约束相关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统一区域经济增长中“资源尾效”和“资源诅咒”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中资源约束问题的新框架,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约束作用,并提出缓解资源约束的针对性政策建议。本书既为资源约束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研
本书介绍了包容性绿色发展这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理念与国际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自然资本融入社会决策的举措、自然资本保值增值的具体措施与融资机制,分析了多个国家或地区为保护或增强自然资本而制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机制,为协调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供国际观点与解决路径。
《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从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科技的长远基础、高端制造、乡村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国生态足迹、废弃物收集处理数字化、“一带一路”的持续点、2035经济愿景、教育作为国策等十个领域,多角度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典型现实,见解独到深刻,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的中国以及把握趋
2021~2035年,中国的减贫战略走向何方?《中国的贫困治理》凝炼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靠自主发展知识摆脱贫困的实践经验。本书对中国贫困治理经验进行了理论解释,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多维相对贫困人口(基于生活质量缺陷)、多维相对贫困区域(基于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实
本书从创新极化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分布、协调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意义进行解读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描述;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
商路变迁与近代西北商品市场变动和区域经济非均衡三者间互动关系的演进,是近代西北区域经济史研究必须直面之命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对西北地区商路市场体系中商业城市(市镇)和商路要津之地的商贸活动进行历史考察,一窥近代西北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多歧性之历史镜像,呈现商业贸易和商路变迁对后发展
全书围绕新发展阶段我国扩大内需的现实逻辑、战略导向和实践重点,提出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培育的是完整内需体系、服务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消费带动、更加注重供需连接、更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集刊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本书强调,规则是法律政策、企业管理制度、社会自治准则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合集,而伦理规则应该先于法律和政策发挥作用。规制的对象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为了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政府、企业、用户要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每个主体都既是规则的遵从者,也是建设者。本书将短视频、在线教育、共享经济、生物科技、无人驾驶、网约车、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的两大重要战略部署。在中央和四川省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达川区委、区人民政府和扶贫开发局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了大量工作,现阶段已取得重大成果。本书以"四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达川区脱
《公共服务供给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机会平等视角》在系统阐述公共服务供给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收入机会平等性的理论基础上,运用中国宏观数据测度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力资本供给水平,进而运用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以教育与医疗、低保为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收入机会平等性的影响,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围绕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新要素发展和新环境变化,在总结生产力布局理论演化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国家战略协同演进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分析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发展事实与现状,梳理规律性认识,在充分考虑其对生产力布局影响的前提下,探索生产力布局的理论解释框架。最终依据布局规律性认识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分析,探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理论、测度及中国对策》基于经济理论和系统科学思想,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升级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定性梳理全球价值链与中国产业链演变的基础上,定量测度了国际产业布局重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产业升级是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出路,因此,《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
本书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系统理论及空间经济理论,构建了绿色创新投入产出转化的理论框架,以此分析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与效率的耦合协同机理,进而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空间收敛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使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9年的面板数据,借助SFA与DEA模型对省际绿色创新效率进行多维测度和比较,同时运用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在第五消费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出了社会将更加孤独和分裂,并指出了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研究不仅针对日本,对我们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作者在书中指出,少子化、人口老龄化让日本步入了孤独社会,而疫情更加速了这一进程。作者曾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出第四消
本书是基于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的成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笫一章,概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山东省的基本情况以及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査的特点;笫二部分为第二~十章,在对全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等为出发点,深入研究用地与粮食安全、城镇化、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发现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2018)“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守边固边治边稳藏调研——以林芝市为例”的最终成果。本书选择西藏林芝市及该市的4个边境县米林县、察隅县、朗县、墨脱县为案例点,围绕林芝市及该市的4个边境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发展、民生和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展开调研,探讨西藏政治、经济、社会、
全书共包括10篇文章。本书重点围绕深圳经济特区、深圳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探讨深港融合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关系、深圳经济特区的异质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深圳都市圈产业协作发展的城际差异和比较优势、新形势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路径等。同时,部分文章放眼更大范围,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