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计算机代数系统Maple软件的技术特征,并以该软件为基础,给出了Maple语言在水文学领域几个常见方向(如降水与蒸发、地表水及流域产汇流、地下水问题、水文统计与水文预报、水污染及水质模型与同位素水文)中的应用。针对每个方向,各章都简要介绍了其中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典型问题,给出了解
生态水文学是人类面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角度,聚集多尺度水文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体系。生态水文学探索和揭示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变化的水文学机理,也是一门将自然过程作为管理工具,加强生态服务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重要需求。《BR》本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其中绪论阐述了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水文现象的特点、水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论述了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理论;第二章论述了水循环各环节的概念和理论;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论述了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水文规律和研究方法;第七章论述了水
本书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其耦合机理”的部分研究成果,针对黑河中游地区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关系及耦合机理,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其生态效应、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其对水循环
本书从冰冻圈遥感原理、冰冻圈各要素的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以及冰冻圈信息系统三大方面介绍了冰冻圈遥感学的内容,其具体内容由6章组成。第1章为冰冻圈遥感学概述,主要介绍冰冻圈遥感学的定义、发展简史,已有的用于冰冻圈监测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第2章根据不同的遥感类型介绍了冰冻圈遥感原理,包括可见光遥感、主被动微波遥感、激光雷达遥
冰冻圈灾害是冰冻圈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降低冰冻圈灾害风险,减轻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影响是保障冰冻圈作用和影响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以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前沿理论和实践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冰冻圈灾害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冰冻圈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
本书系统地介绍重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大地重力学和重力勘探方法两大部分。第1章介绍地球重力场的一些基本概念;第2~3章讨论重力数据的测量与处理方法,其中第2章讨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3章介绍重力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第4~7章介绍重力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第4章介绍重力学与
中国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导致多种自然灾害共生的区域特征日益显现。现代的防灾减灾需要在传统的单灾种评估、防范手段和管理模式基础上,探索多灾种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范。《地震地质灾害链风险识别与评估》贯彻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新方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
本书致力于流域尺度的水循环研究,主要集中在黑河流域生态水文响应单元的界定和划分、流域陆-气系统水循环特征、以水化学和同位素为主的流域的不同尺度水循环规律和水量平衡分析、黑河流域分水前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变化分析等方面,基于流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和水平衡科学评估,提出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
《地震学、震源及地球结构概论》是一本理论基础全面、应用方向广泛且应用实例丰富的地震学专业书籍。《地震学、震源及地球结构概论》既包括地震学的基础理论(第1、2章)、地震学在地球探测中的应用(第3章),也包括震源机制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第4章)。《地震学、震源及地球结构概论》第5章讨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震分布、震源机
深部岩溶地热系统成因机制及开发利用研究,对有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区水热型地热资源、潜在干热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沧县台拱带深部热储层为例,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流体地球化学、同位素、钻探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深部热储的地温梯度、成藏模式和区内地热资源量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
《偏微分方程的Chebyshev谱方法及地球物理应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类典型偏微分方程——稳定场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求解的Chebyshev谱方法。《偏微分方程的Chebyshev谱方法及地球物理应用》共8章:第1章导出典型偏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第2章介绍Chebyshev谱方法基础;第3~5章介绍利用Cheb
本书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农业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动态,从农业的地位、农业经济制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要素利用、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本书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专题和纷合研究”项目下的“全国省会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的成果总结。书中分别介绍了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和赋存条件、浅层地温场特征、岩士体热物性特征、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浅层地热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潜力、相关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动态监测等内容。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下的“主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工作项目的成果总结。《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介绍了我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热储分布、水化学与动态特征、地热资源潜力及勘查开发建议等内容。
《高寒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耦合模拟》是对“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黑河流域上游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机理及模型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提升,主要内容包括:黑河上游山区生态水文特征与机理;高寒山区流域水文过程,尤其是积雪与融雪、冰川消融、土壤冻融等过程;高寒山区流域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基于
流域径流模拟一直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水文模型常用于径流模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3S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文模型从概念性水文模型逐步发展至分布式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这些模型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水文科学的研究内容。《洪安涧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与应用》以洪安涧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和分析了洪安涧河流域变化环境下流域径
《基于空天地多源数据同化的暴雨洪水预报技术与应用》以预报降雨为纽带,将数值大气模式与水文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了数值降雨集合预报、多源数据同化、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实时洪水预报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空天地多源数据同化的实时洪水预报系统,实现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中小流域逐小时滚动的暴雨洪水预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洪水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集成建模的总体设计思路、建模的方法,以及在陆面过程、上游寒区水文模型集成、中游干旱区地表地下水耦合建模及生态水文模型集成、整个流域内自然与人文过程耦合模型、流域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部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冰冻圈动态过程及其对气候、水文和生态的影响机理与适应对策”,鉴于冰冻圈变化对全球与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深入影响,2013年又启动了全球变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目标导向项目“冰冻圈变化、影响及适应研究”。本书是上述两项目,尤其是后一个项目在冰冻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