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机制、影响路径、损失评估和管理决策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以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为案例?从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角度?分析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从供求和时空变化角度?评估洪灾间接经济损失?通过设定不同的目标情景?比较洪涝灾害给不同经济部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该项
地理信息科学是集地理、信息、测绘和遥感等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理论、技术、系统、工程、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全书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体系、发展趋势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其次研讨了地理认知与传播、地理信息表达和地理信息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然后详细论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地
本书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及不同类型岩溶区的地下河为背景撰写而成。总结了地下河动态自动化监测及其常见监测问题处理方法、地下河示踪和管道识别方法、化学离子和颜料两大类多种示踪剂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总结了地下河水位、流量、水化学、管道内气压等动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开展了地下河系统水资源
辽宁省海岸带资源承载力与环境脆弱性
这一片沃土——记耕耘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建院四十周年文集
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生命环境科学、政治科学、经济学以及哲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复杂问题,从治理实践上来讲则是一个与国际关系、贸易、贫困、移民等众多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全球性问题。解决气候问题首先不在于科学技术的革新,而是需要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全球治理制度等进行深刻的规范性反思以及
《工业矿物与岩石》第四版是在第三版(2011)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删除了原教材中工业岩石制品部分,同时对其余内容作了适度精简和更新补充。内容包括:绪论;上篇——工业矿物学,包括常见的140余种工业矿物原料,主要为非金属矿物,对重要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也作了简要论述;下篇
本书以地球系统为理念,深入浅出地系统介绍了伸展裂解系统、洋中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转换构造系统、俯冲消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单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本质内涵和前沿研究?从现象到本质,从过程到机理,由浅及深重点分析了各子系统成因认识、基本特征、发展与运行规律?本书的核心和实质内容是板块构造理论
本书以地球系统为理念,深入浅出地系统介绍了伸展裂解系统、洋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转换构造系统、俯冲消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单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本质内涵和前沿研究;从现象到本质,从过程到机理,由浅及深重点分析了各子系统的成因认识、基本特征、发展与运行规律。本书的核心和实质内容是板块构造理论
蓝碳(bluecarbon)指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捕获和固定的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本书概述了蓝碳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汇总了我国倡导推行蓝碳研发的行动和进程,展示了微型生物碳泵等原创理论在蓝碳研究中的特色和优势,展望了我国蓝碳研究的未来前景。
本书在对比和分析现行松花江流域典型河湖水质评价的典型方法(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分析法、云模型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水质预测方法(多元回归法、时间序列法、马尔可夫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贝叶斯网络法)的基础上,将水质综合评价平台和
本书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状况调查、地质灾害评价、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地质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基于试点项目成果编写而成。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根据高山峡谷区(基岩裸露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简要介绍了1∶50000高山峡谷区填图的目标任务、工作程序及工作部署等,详细论述了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长三角平原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主要介绍长三角平原区1∶50000区域地质填图的技术方法体系及成果推广应用。以江苏1∶50000港口等5幅平原区填图试点为例,围绕长三角深覆盖平原区1∶50000基础地质填图的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技术方法组合,开展多层次、多尺度的地质填图,分别对浅层沉积物(0~4m)、第四纪
戈壁荒漠覆盖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6)
《高等构造地质学》按照思想方法与构架新理论与应用专题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与运用思路构思,分四卷先后出版。本书为第二卷,主要涉及岩石变形的新理论与应用。本卷以岩石的变形、应变和流变分析为基础,以**有效力矩准则的分析和应用及其拓展为核心内容,进而探讨广义断层模式和岩石不同变形准则的联合与应用等。
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大陆与海洋的诞生如何确定地质年代大陆移动的历史*初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大陆与海洋的诞生如何确定地质年代大陆移动的历史*初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大陆与海洋的诞生如何确定地质年代大陆移动的历史*初的生命从何而来 我们的地球有着海洋、陆地、大气以及无数繁盛其间的生物。这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冰冻圈科学,其内容涵盖冰冻圈组成各要素的形成发育、演化和研究方法,冰冻圈与气候系统其他圈层及人类圈的相互作用,涉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缘政治等热点问题。
陆地生态系统被公认为是大气的碳汇,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减少碳排放、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全球温室气体管理的重要技术途径。本书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及国内外科学家在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研究中取得的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技术途径及其原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流域的水文时间序列不再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导致基于独立同分布假定的传统水文频率计算方法不再有效。《非一致性水文概率分布估计理论和方法》针对洪水、枯水以及年径流序列,深入研究非一致性水文序列统计分布规律及其内在水文驱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将水文序列非一致性诊断由单变量扩展至多变量;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