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充分参考以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研究与现实跟进的视角,对印度与南非关系进行阶段性分析,集中探析印度南非两国由对手到战略伙伴的转变历程、印度南非双边与多边战略合作的具体领域、印度南非战略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向等三个方面的议题。对印度南非关系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中国有序发展与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国家的关系
随着全球海洋治理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太平洋岛国作为全球海洋大型发展中国家的身份逐渐获得认同,太平洋岛国在新的全球语境中具有新的意义。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在建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域外国家加大了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外交关系的力度,采取了多样化的外交手段。域外国家不仅注重与太平洋岛国双边层面的
书稿拟以1911年至1919年之间世界史和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重点考察中国革命运动对近代日本的思想冲击,并分析大正民主运动时代背景下日本的对华认知中反映出的民主主义思想与帝国主义思想的博弈,从思想史的角度探究大正民主主义思想的脆弱性以及日本逐步走上侵略道路的思想根源。作者认为与明治时代相比,大正时期对中国民族
内容简介:欧盟(欧共体)是非洲的主要援助国。冷战结束后,欧盟一改之前援非政策的非互惠性、契约性、非政治性、稳定性的特点,将人权、民主和良治等欧盟核心规范作为政治条件和目标融入到发展援助政策之中。为向非洲推行欧洲的人权、民主、良治的经验,欧盟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附加了多种政治条件,试图通过援助促进非洲保护人权、发展民主和
本研究从重大事件阿拉伯之春着手,选取兼具非洲国家、地中海国家、中东国家三重身份的北非五国(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当下所面临的三大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国内冲突、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为考察对象,试图论证一个核心假设:多重角色冲突是导致美、欧的北非安全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文章以角色理论(roletheor
本书介绍大贺莲在日本的发现、命名历程,研究进展,大贺一郎与大贺莲的关系,与日本宗教界、政界的关系如与日本皇室的关系、日本政坛借助大贺莲从事外交的情况,如中日友谊莲、日本在东南亚的莲外交等。此外,本书在叙述大贺莲的传奇经历过程中,也穿插着对发现和研究者大贺一郎的介绍,如介绍大贺的生平事迹,学术传承,以及在中日友好中所起的
亚洲国际格局在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该地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通过不懈努力,不仅获得独立,而且走上了发展民族国家的道路。新中国、美国、苏联等成为影响该地区局势的大国。在持续近40年的亚洲冷战期间,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冷战时期美国东南亚政策研究)成果,主要关注20世纪
为了适应智库和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建设的需要,从2017年开始,每年出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中东形势与战略报告》。《中东形势与战略报告》包括形势与战略两部分.形势部分包括针对大中东的年度中东形势综述和按月逐日编排的年度中东局势动态;战略部分组织10篇左右的专题研究报告,就每年的中东地区重大和典型问题进行形势概述、问题
由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组成的地中海南欧七国联盟,其文化同属地中海拉丁文化,在治理、经济和社会模式方面具有同质性。面对世界格局的大调整和欧盟结构性的压力,七国通过机制会议进行商讨,用具有地中海独到的视角提出见解,以期强化欧盟的凝聚力,展示全球化视野下的治理、经济、社会和文化模式的多元性。本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该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因此,本集刊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每年推出一本集刊,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涉及国际问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挑选国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编辑成册。本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主编为张蕴岭、高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与之相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家发展战略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
冷战后,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美国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扩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美国面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尤其是核武器攻击的可能性增加了,甚至世界发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冲突、尤其是核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为防止上述情况真正出现,美国冷战后对防扩散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力
北洋政府多为史家所诟病,由此延及对北洋时期外交的评价。然从总体上观察北洋外交家的个人经历及中国近代外交的全过程,可以看到北洋时期的外交是由一批相当专业化的外交人员所主持,北洋时期中国政府很弱,却是丧权*少的时期。需要对开对北洋外交的进行再思考、再研究。作者以大量*手资料梳理了北京政府的修约史,修正了关于北洋外交的既有认
在民国外交史上,“英美派”外交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本书将“英美派”外交官置于1931~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全局视野里,考察这个群体产生的内外环境,探讨“英美派”外交官与国民政府美援外交的关系,及其在国民政府美援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揭示“英美派”外交官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及其与国民党高层政治之关系,进而审视抗战时
《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第2辑英文版)》是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撰的英文半年集刊,在我社已出版经年。本期为2018年第二期,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本期主要偏重论述国际安全理论和新背景下的各国的安全战略。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是大国安排世界的结果,也是创始会员国人民以国际组织形式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防止战争再度爆发的尝试。作为一个*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本书是2005年版《列国志联合国》的修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修订了部分章节,增加了
本书系作者长期从事印度外交与中印关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理论研究和战略分析并重,聚焦亚洲两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之间的互动,并以此为案例研究国际关系领域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理论问题,既崛起国如何应对来自次要战略方向挑战的问题。全书总论部分是作者对中印关系问题常年思考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全书内容的凝练与概括。全书共八章。*章梳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权力机构为理事会。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行动领域、前景和展望等,对读者了解该组织具有重大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大国间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正在逐步缩小,但各种地区性安全难题频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博科圣地”……,各种地区危机与冲突层出不穷。在一些地区,危机和紧张获得了较好的管控。在另一些地区,危机却上升为地区性冲突,并引发了域外大国或国际
由中国社科院国家优选战略智库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澳合作论坛: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与合作靠前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斐济、瓦努阿图、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学者、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就中澳合作事宜展开研讨。本报告从亚太地区合作的动力与前景,中国与大洋洲关系